新華社北京12月8日電 題:“神藥”熱銷靠吹牛 虛假醫藥廣告頑疾怎么治? 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張華迎、彭源 “白內障看不清,莎普愛思滴眼睛”“一年賣出2800萬支,年銷售額高達7.5億元”……針對醫務界部分醫生對莎普愛思芐達賴氨酸滴眼液的療效提出質疑,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6日發出通知,要求浙江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督促相關企業盡快啟動臨床有效性試驗。 “新華視點”記者調查發現,盡管監管部門早就對藥品廣告的發布有明確的規定,但藥品虛假宣傳屢禁不止,不少“神藥”牛皮吹上天,嚴重誤導消費者,甚至造成一些消費者病情延誤。 “神醫神藥”牛皮吹上天 有些耽誤診療甚至危及生命 12月2日,一篇名為《一年狂賣7.5億的洗腦神藥,請放過中國老人》的文章引發社會廣泛關注。文章稱莎普愛思滴眼液并沒有預防和延緩白內障的科學論據,其廣告涉嫌虛假宣傳。 隨后,又一款宣稱能治療風濕、類風濕、頸椎、腰間盤等病癥的“曹清華膠囊”被曝光。經過核實,這款療效神奇的膠囊實際上只是保健品,廣告中骨科專家身份屢遭網友質疑。 記者調查發現,近年來,夸大其詞、虛假宣傳的醫藥廣告屢禁不止,消費者深受其害。據中國消費者協會數據顯示,2017年上半年全國受理“醫藥及醫療用品類”投訴共1954件,其中涉及虛假宣傳的有485件,占24.82%。 根據廣告法第四條規定,廣告不得含有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內容,不得欺騙、誤導消費者。廣告法第十六條還規定,醫療、藥品、醫療器械廣告不得含有表示功效、安全性的斷言或保證;說明治愈率或有效率;利用廣告代言人作推薦、證明等內容。 但一些涉嫌虛假宣傳的醫藥廣告往往游走在法律邊緣。近期天津市查處的違法藥品廣告“舒筋定痛片”,宣稱“滑膜炎、關節僵硬疼痛只需服用三盒,肩周炎、腰椎間盤突出只需服用五盒,類風濕、股骨頭壞死只需服用八盒”,嚴重誤導消費者。 天津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張寶義表示,虛假的醫藥廣告利用了人們對死亡、疾病、衰老的恐懼來推銷產品,抓住了部分消費者醫學常識薄弱的軟肋,通過描述出糟糕的癥狀加劇消費者的焦慮,這種不安全感導致部分消費者“病急亂投醫”。 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營養科主任李艷玲表示,醫藥廣告虛假宣傳,不僅騙人錢財,更有可能會對患者造成副作用,嚴重者會耽誤診療、危及生命。 醫藥虛假廣告坑人有套路 盡管“神醫神藥”包裝伎倆花樣迭出,但坑人套路實際上有跡可循。 ——“慢性病”藥到病除,重復洗腦大肆宣傳。此類廣告通過洗腦式宣傳,極力夸大藥品療效,宣稱能夠治愈諸如高血壓、高血糖、腰頸疼痛等慢性病。 業內人士表示,這類廣告通常會在電視、廣播、互聯網、報刊等平臺上大肆宣傳,更有甚者利用黑廣播等非法渠道進行洗腦式狂轟濫炸,天天播、日日放,又是祖傳秘方,又是包治百病,難免讓“病急亂投醫”的消費者心動。 ——“神醫”現場傳道,推銷各類“靈丹妙藥”。此類廣告利用演員扮演專家向消費者推薦藥品,言語中含有對藥品治療功效的斷言、保證等內容。 今年7月,國家工商總局公布13個被查處的“醫藥廣告表演者”違法廣告典型案例,其中不乏有神醫“劉洪濱”“高振宗”“李熾明”參與的多個廣告。 ——宣傳手法有貓膩,商家大打擦邊球。此類廣告經常在突出位置標注所治疾病的名稱,容易讓消費者聯想到該藥品有治療廣告中所提及疾病的療效。 “治療白內障、選好藥,選莎普愛思!”“得了白內障,就用莎普愛思。等到失明就晚了!堅持滴是關鍵!”……記者7日晚間在某衛視看到一段莎普愛思的宣傳廣告:“白內障,莎普愛思滴眼睛”的廣告詞重復出現且非常醒目,但“早期老年性”的字樣標注得非常小,如果不仔細看,根本看不清。 業內人士透露,當前醫藥虛假廣告行業已經編織成一張巨大的利益網,相關節目制作流程嚴密,有專業的配音網站、演員經紀代理、全套制作的廣告公司。有人還專門成立電視購物公司,專門幫藥廠購入“藥品”并更名,再通過傳播公司到媒體做養生節目推廣。一旦有人來電話咨詢,就有經過培訓的導購用事先排練好的話術大肆兜售。 違法成本低 亟待強化綜合治理 與高昂的利潤相比,較低的違法成本讓醫藥虛假廣告屢禁不止。盡管我國已出臺廣告法、互聯網廣告管理暫行辦法、醫療廣告管理辦法、藥品廣告審查發布標準等多部涉及醫藥廣告監管的法律、法規,但處罰力度十分有限。 北京市兩高律師事務所律師楊盛說:“部分醫藥廣告宣傳時會有意避開廣告法關于虛假廣告的界定,只能依照藥品廣告審查發布標準進行處罰,即使這類企業有違法所得,也只處以違法所得三倍以下但不超過三萬元的罰款,根本起不到震懾作用。” 中國政法大學副教授吳景明認為,根治醫藥虛假廣告頑疾的良方,在于依法依規加強監管,加大監管執行力度,建議提高對從事虛假醫藥生產、發布者的處罰標準,增加其違法違規的成本,形成強大的震懾力。 內蒙古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所長于光軍認為,醫藥虛假廣告涉及廣告發布者、代理機構、制作經營機構等多個環節,與其對應的有多個管理部門,應加強部門間的執法聯動,在加大對違規醫藥廣告涉事企業、人員懲處的同時,完善黑名單制度,將整改不到位或拒不整改的企業,列入違法廣告失信者名單,讓黑名單企業一處違規、處處受制。 |
相關閱讀:
- [ 03-17]德欲推新法“凈化”社交媒體 不及時刪除虛假新聞或遭重罰
- [ 04-07]美國破獲虛假移民項目 受益人含中國“紅通”逃犯
- [ 06-28]CNN涉特朗普“通俄文章”被撤 特朗普:CNN成了FNN(虛假新聞網)
- [ 05-28]英國脫歐辯論淪為口水戰 雙方均發出虛假信息
- [ 10-13]美國富國銀行董事長因虛假賬戶丑聞辭職
- [ 09-20]法國一少年黑客因發布虛假恐襲警報被捕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