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12月侵華日軍制造的南京大屠殺慘案,使30多萬手無寸鐵的中國平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慘遭殺害,給劫后余生的幸存者留下難以撫平的傷痛和苦難記憶。1937年12月侵華日軍制造的南京大屠殺慘案,使30多萬手無寸鐵的中國平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慘遭殺害,給劫后余生的幸存者留下難以撫平的傷痛和苦難記憶。
中上:朱秀英講述自己當年的經歷;中下:朱秀英和二兒子楊二余合影;左上:朱秀英在家中;左中:腿腳不便的朱秀英只能依靠拐杖行走;左下:朱秀英在自己的臥室;右上:朱秀英在梳理白發;右中:朱秀英展示她的南京大屠殺幸存者證;右下:朱秀英在窗前遠眺(拼版照片,2017年10月11日攝)。 朱秀英,1928年11月6日生。1937年冬,日本兵進城時,母親帶著她躲在南京泥馬巷一處房屋。日本兵破門而入,朱秀英往床底下鉆的時候,被一個日本兵拎著,并拔出刺刀架在脖頸上,一個老奶奶跪下求情后,日本兵才把她放了。她的舅爺爺王洪富(音)被日軍帶走,再沒回來。后來,9歲的朱秀英慘遭日軍強奸。朱秀英育有兩男三女,2017年3月老伴去世,現在的她和二兒子楊二余住在一起。 2017年是南京大屠殺慘案發生80周年。1937年12月侵華日軍制造的南京大屠殺慘案,使30多萬手無寸鐵的中國平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慘遭殺害,給劫后余生的幸存者留下難以撫平的傷痛和苦難記憶。南京大屠殺幸存者是那段慘痛歷史的“活證”。80年歲月流逝,目前登記在冊的南京大屠殺幸存者已不足百人。歷史不因時間流逝而淡去。新華社記者歷經多年,先后尋訪近百名南京大屠殺幸存者,走近他們的生活,輯圖成冊,為史留證。 新華社記者韓瑜慶、李響、季春鵬 攝 |
更多>>相關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