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志愿者們聚在一起做手工。地點:長者康園 西關大屋社區的衛生服務站為附近居民就醫提供便利。 地點:居委會與警務室 街坊聚在一起談天說地。地點:百姓宣講論壇 不少西關街坊在荔枝灣涌旁駐足,觀看粵劇演出。地點:荔枝灣畔 現代化設施與服務 濃濃街坊情誼 7日,記者跟隨2017《財富》全球論壇城市采訪線,來到廣州昌華街西關大屋社區與荔湖社區,一探聞名花城的幸福社區。由于社區老年化程度較高,街道為老人的晚年幸福生活做足“功課”,在軟件、硬件上都提供了非常完備的設施和服務。 文圖:記者 黃馳波 做操唱歌練書法 還能做手工學英語 “一二三、二二三、曬太陽,左擰擰右擰擰、睇風景……”還未到西關大屋社區三連直街,一陣粵語的動感節奏聲傳來。這里是社區家庭綜合服務中心,街坊們更習慣稱它為“長者康園”。兩位老人正在穿著橙白色制服社工帶領下,揮動雙臂做操。 西關大屋社區所屬的昌華街道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目前該社區65歲以上老人有1800多人,80歲以上的接近900人,占社區總人口18%。 原來,從2012年開始,廣州市政府開始為每條街道配備一個社區家庭綜合服務中心,由政府采購的社工來提供服務,“街坊們發現了這里,這么多年來一直參與到我們這兒的活動。”昌華街道工作人員表示,目前該中心共有20名社工,包括一名心理咨詢師、一名康復師,服務對象涵蓋社區的長者、家庭、青少年、殘疾人還有就業困難人群等。 中心大廳擺著一臺自動按摩椅、體重秤與高血壓測量儀等康體設施。另一個廳堂是青少年驛站。幾位阿婆正圍在一起做手工,她們是社區的老年志愿者。旁邊的暗紅色書架上,陳列著七彩的圣誕樹、小玩偶等各類手工品。該驛站是一個老少皆宜的多功能廳。除每周一至五下午4點半以后,有志愿者為社區的孩子們提供功課輔導。在白天,老人們可以在這練書法、學習英語、制作手工藝,充分利用了這一小方天地的每一個時間段。 在驛站里,正在用彩泥做一朵花的雷姨,今年已經80多歲了,是目前社區里年紀最大的志愿者。周四上午是固定的手工品制作時間。就在昨天,這里還聚集了社區居民們,一展歌喉。 “吶,我就住在長者康園對面的樓上,來這里非常方便。”70歲的黃姨告訴記者,“老人、家庭婦女、殘障康復人員可以來這里學習做手工。”一旁的陳姨補充道,“社工和我們一起,一起把手工拿出去義賣,很高興啊。” 體檢看病出入境 醫療政務一站搞掂 在家庭綜合服務中心正對面,是占地700平方米的西關大屋社區居委會。從政務服務到衛生醫療,為居民提供一站式服務。 “居民可以刷醫保卡在這里看病,醫療站還為轄區65歲以上的老人免費體檢,建立健康檔案,提供慢性病的干預與治療服務。”“社區的很多老人家現在更喜歡到衛生站來看病,大家彼此信任,習慣了。”該社區居委會工作人員介紹道。 在10米外的警務室里,一名老伯正在警員指引下,在出入境自助簽注機上操作。記者了解到,該警務室還可以為轄區居民辦理車管業務、通行證簽注、身份證換領等業務。 記者了解到,為了方便老人們出行,荔灣區還在全區196個社區開展老樓加裝經費補貼計劃,“老樓加裝電梯,由區政府補貼10萬元。” |
相關閱讀: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