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理論新視野】郝立新: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蘊含的“中國邏輯”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發展創新的最新成果,它開辟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境界。這一新思想的一個鮮明突出的特點,就是它深深蘊含著“中國邏輯”?!爸袊壿嫛笔邱R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內在規律的體現,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在新時代進一步深化的深層邏輯。 人們普遍認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體現了歷史邏輯、實踐邏輯和理論邏輯的統一。這無疑是正確的。這里使用的“邏輯”一詞,具有發展規律、內在聯系、理論體系等含義。我們一旦深入思考和研究,便會發現:作為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產物,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蘊含的更為深層、更為獨特的邏輯是“中國邏輯”。這里所說的“中國邏輯”,既是指與中國實踐、中國理論、中國價值直接統一的研究范式和立場觀點,也是指與中國歷史、中國文化和中國精神相關聯的思維方式和理論品格;既是立足中國自身發展實際的思維邏輯,也是關注中國與世界聯系和發展問題的思維邏輯;既包含著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價值目標,也包含著世界和平與發展以及人類進步事業而奮斗的價值追求。具體說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中的“中國邏輯”至少表現為以下五個方面。 一、以當今中國和世界面臨的時代問題為導向 “問題是時代的呼聲”。2006年習近平同志曾經以馬克思的這句名言為題寫過一篇文章,收錄在《之江新語》中。他說:“眾所周知,每個時代總有屬于它自己的問題,只要科學地認識、準確地把握、正確地解決這些問題,就能夠把我們的社會不斷推向前進。……只有立足于時代去解決特定的時代問題,才能推動這個時代的社會進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習近平同志圍繞如何堅持和發展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重大時代課題,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緊密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和實踐要求,以全新的視野深化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系統回答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目標、總任務、總體布局、戰略布局和發展方向、發展方式、發展動力、戰略步驟、外部條件、政治保證等基本問題,從而創立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豐富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二、以實現中國人民的美好生活和世界的和平發展為目標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這是中國共產黨人始終追求的價值目標,也是貫穿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一條紅線。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既貫穿在整個十九大報告中,也貫穿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八個“明確”和十四個“基本方略”中,成為統領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的核心價值目標。新時代是努力徹底消除貧困的時代,是努力實現人民美好生活的時代,是努力提升人民幸福感、獲得感的時代,是努力實現人民共同富裕的時代,是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的時代。新發展理念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典范。當代中國的新發展理念本質上是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其中的“共享發展”,直接表達了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的政治立場,共享的主體是廣大人民群眾。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就是堅持把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作為經濟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在當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全面推進也在為世界和平發展、世界人民的安康幸福做出貢獻。習近平同志強調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并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戰略構想和“共商共建共享”的世界發展理念,既充分體現了對馬克思主義群眾史觀的篤信,也充分體現了對中國人民的熱愛和對人類命運的關注。 三、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為基礎 時代是思想之母,實踐是理論之源。偉大的理論來自于對偉大的實踐的總結概括。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孕育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之中,產生于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之中。習近平同志強調指出,要在實踐創新的基礎上進行理論創新,在實踐創新和理論創新的良性互動中推進21世紀馬克思主義、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的發展。問題是創新的起點,實踐是創新的基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是前無古人的偉大實踐,也是世界發展史上獨特的偉大創造。在總結概括實踐經驗的基礎上形成系統的中國理論,既是對中國思想理論的貢獻,也是對世界思想理論的貢獻。偉大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給20世紀世界社會主義運動創造并留下了寶貴的遺產,這種創造在21世紀中延續,并為理論創新不斷提供鮮活的素材。習近平同志在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中,尊重實踐,深入生活,勇于探索,敢于突破,創新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治國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面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實踐進程,及時把握實踐新變化,準確反映新時代的特點特別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變化的新特點,正確揭示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轉化的客觀依據和重要意義,成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理論貢獻。 四、以中國優秀文化為根基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根深葉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充分體現了文化自覺、文化自信。習近平同志多次強調,要堅持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深層、更基本、更厚重、更廣泛、更持久的精神力量;要重視繼承和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包括古代優秀文化,近代以來的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等;要對傳統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習近平同志的理論著述蘊含了深厚的文化底蘊,身體力行地對中國傳統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例如,習近平總書記一系列重要講話中都閃耀著中國先哲們的文化智慧和人文情懷,在發展理念、價值觀念培育和踐行方面強調文化的教化功能和育人作用。他還特別強調革命文化、革命精神的重要作用。他在2005年發表的《弘揚紅船精神走在時代前列》一文中,指出:紅船精神是革命精神之源頭,這種精神就是敢為人先的首創精神,百折不撓的奮斗精神,忠誠為民的奉獻精神。這種精神體現在后來的革命精神之中,具有恒久的文化精神價值。從對96年前革命文化精神的源頭追溯,到新時代“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永遠奮斗”的殷殷囑托,我們感受到文化自信的重要性。 五、以中國特色話語體系為載體 中華民族是一個具有獨創思想的民族,也是一個善于表達自己思想的民族。中國具有悠久的歷史文化傳統和深厚的理論思維根基,這就決定了中國理論的話語體系要堅持以我為主的理論自信和文化自信。一個民族的理論思維是否成熟,一種基于民族獨創的理論體系是否成熟,重要的標志就在于是否形成了以本民族的思想文化和語言風格為主體和基礎的話語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特別是其最新成果——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形成了具有我們民族自己特色的話語體系。例如,“中國夢”、“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四個自信”、“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基本方略”、“一帶一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以及在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和論著中大量引用中國經典,等等。此外,習近平同志在行文和演說中,語言樸實,接地氣;在國際舞臺上,善于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價值。這些具有中國特色的話語體系已經成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特有的重要標識。堅持構建中國特色的話語體系,決不是主張封閉僵化、自言自語、唯我獨尊,而是主張在吸收國外優秀文明成果的基礎上保持自己民族文化的獨特性和民族話語的獨立性,避免全盤西化。 以上五個方面從不同角度和層面說明“中國邏輯”的內涵。不能把“中國邏輯”簡單地理解為某種抽象的單純的歷史邏輯,也不能把它理解為某種抽象的單純的實踐邏輯或者某種抽象的單純的理論邏輯?!爸袊壿嫛斌w現了歷史、實踐和理論在特定的中國時空中的有機的具體的統一。正是由于蘊含著這樣的“中國邏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才具有如此強烈的歷史感和現實感,具有如此強烈的時代精神和民族精神,才具有如此強大的感召力、吸引力、影響力、引領力。“中國邏輯”必定在實踐發展和理論創新的結合中不斷延伸,是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發展的重要內核和決定因素。 (作者系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21世紀中國馬克思主義研究協同創新主任) |
相關閱讀:
- [ 12-11]中共十九大精神對外宣介團訪問德國
- [ 12-11]石獅市舉辦學習宣傳貫徹十九大精神文藝巡演
- [ 12-11]王壽碧副主任赴廈門市調研宣傳黨的十九大精神
- [ 12-11]王壽碧副主任赴廈門市調研宣傳黨的十九大精神
- [ 12-11]奮斗社區計生協會開展“學習貫徹十九大精神、深入宣傳衛計政策”宣傳活動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