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綠皮火車行駛在喀什地區葉城縣和和田地區皮山縣之間的風沙區(11月26日攝)。為了防止流沙,鐵軌兩側設置了綠色的防沙帳。
新疆塔克拉瑪干沙漠西南緣有一趟喀什-和田對開的綠皮火車——“和田玉龍號”,整列火車有19節車廂,一次可運送近千名旅客,至今仍采用內燃機作為動力。
和田地區位于新疆南部,長期交通不便。2011年6月,首趟“和田玉龍號”旅客列車正式開行,結束了和田地區不通火車的歷史,極大改變了南疆各族群眾的出行方式。2016年底,這趟列車又再次調整,增加套跑次數,更加方便當地群眾。
在電氣化和高鐵越來越普及的今天,這趟火車仿佛穿行在沙漠中的“小慢車”,但它的經濟實惠和對經濟的帶動作用讓沿線居民普遍受益。短短6年,奔跑在沙漠邊緣的綠皮“小慢車”已經發送旅客近1500萬人次。
新華社記者 趙戈 攝

乘坐喀什開往和田的5809次列車的旅客坐在車廂里(11月23日攝)。新華社記者 趙戈 攝

在喀什火車站,準備乘坐綠皮“小慢車”的旅客在候車時打牌(11月23日攝)。新華社記者 趙戈攝

5810次列車長張智浩(右一)在給列車員布置工作(11月25日攝)。新華社記者 趙戈 攝

在和田火車站,旅客準備登車,乘坐開往喀什的5810次列車(11月25日攝)。新華社記者 趙戈攝

在5810次列車上,旅客在看手機(11月25日攝)。新華社記者 趙戈 攝

準備去和田地區皮山縣探親的穆凱代斯·吾拉木帶著孩子坐在火車上(11月25日攝)。新華社記者 趙戈攝

家住和田地區皮山縣的買買提·阿皮孜坐在5810次列車上(11月25日攝)。77歲的他是第一次坐火車,他準備去喀什地區澤普縣探親。新華社記者趙戈 攝

家住和田地區皮山縣的賽迪艾合買提·克齊科乘坐5810次列車(11月24日攝)。今年他坐火車前往阿克蘇地區拾棉花,3個月的拾花季收入1萬多元。新華社記者趙戈 攝

在5809次列車上,來自喀什六中的學生在溫習功課(11月24日攝)。新華社記者 趙戈 攝

在5809次列車上,乘務員在幫助旅客擺放行李(11月24日攝)。新華社記者 趙戈 攝

在5809次列車上,列車員蘇比努爾·塔葉尓在清掃沙子(11月24日攝)。新華社記者 趙戈 攝

在喀什火車站,旅客準備登車,乘坐開往和田的5809次列車(11月24日攝)。新華社記者 趙戈攝

在和田火車站,乘客通過地下通道,準備乘坐開往喀什的5810次列車(11月25日攝)。新華社記者 趙戈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