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為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把思想統一到黨的十九大精神上來,由光明網出品的【學習時刻】欄目推出“學思踐悟十九大”特別節目,本期邀請 清華大學中國農村研究院副院長王亞華,請他談談對報告中“鄉村振興戰略”的理解。 文字實錄 各位網友,大家好!歡迎來到光明網“學習時刻”,我是來自清華大學中國農村研究院的王亞華。 當前,鄉村的建設正如火如荼地進行,各方力量都在聚集起來,為鄉村振興助力。比如在江西,原南昌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李豆羅就在退休后放棄了城市的舒適生活,回到他的鄉村老家當了新農村建設總顧問,改造土坯房,修建農博館,為鄉村建設出力。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首次提出了“鄉村振興戰略”,并將其作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戰略之一。從長遠來看,我國農民的數量依然龐大。因此,如何能在這樣一個巨大的人口規模下,進一步改善城鄉之間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狀態,實現農村在經濟水平、生活水準、生態環境、社會治理、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全方位發展,不僅是中國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需要,也是提升農民生活水平的切實要求。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應著眼以下三點: 第一,在農村創造就業,發展新產業新業態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關鍵之一。近年來,我國返鄉創業熱潮悄然興起。據2017年最新統計數字顯示,我國各類返鄉下鄉創業人員已達700萬人,其中返鄉農民工比例為68.5%。積極引導“輸出打工者、引回創業者、帶動就業者”的“歸雁經濟”逐漸成為了農村發展的熱門話題。返鄉創業帶動了農村新產業新業態的迅猛發展。農村的綠水青山不再是“養在深閨人不識”,休閑農業正在由“盆景”轉變為“風景”。例如,通過科學布局與規劃,山東省的鄉村旅游在2016年的接待人數已近4億人次,極大地帶動了農民的就業與增收。基于“互聯網農業”異軍突起的農村電商更是讓農民過上了“在家上網開店鋪,家庭事業兩不誤”的富裕生活。在諸如“‘淘寶村’扶持計劃”等政策的支持下,山東、安徽、福建、江西農產品電子商務交易規模在2015年均已超過百億元,同比增長都在30%以上。 第二,在農村培育領導力,提升基層治理能力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保證。目前,我國一些地方推出了“第一書記”和“企業家村官”的制度安排,推行了以村莊微信群和電商為先導的“互聯網農村”的治理模式探索,進行了“村民理事會”的制度實踐。這些著眼于推動農村治理變革的積極嘗試,為在農村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提供了有益的新思路、新做法。 第三,在農村繼續全面深化改革,破解發展中遇到的問題與挑戰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任務。我國農村在發展過程中依然面臨著深度貧困、耕地保護、糧食安全、治理困境等問題的困擾。對此,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要以打贏脫貧攻堅戰為底線要求、以確保穩糧增收保耕為基本保障、以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戰略要點、以推動城鄉融合發展為創新路徑、以調動農民自發參與為動力源泉,并以實現農村現代化為最終歸宿。 鄉村振興戰略體現了黨對中國農村向何處去的問題的新思考,我們尤其能從十九大報告中“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這樣的表述中,體會到黨中央,尤其是習近平總書記對于農業農村農民的深厚情懷。正是基于深厚的“黃土情結”,習近平總書記長期高度重視“三農”工作,并在結合實踐的理論研究中形成了其對中國“三農”問題的新思想和新觀點。可以說,鄉村振興戰略構成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有機組成部分,是總書記謀篇布局的中國農村發展新戰略。 |
相關閱讀:
- [ 12-12]響應十九大號召 堅持“大扶貧”格局:太平人壽再次中標廣西防城港市城鄉居民大病保險項目
- [ 12-12]建陽交警大隊支部:交流黨的十九大精神學習心得體會
- [ 12-12]陳厚鑾副主任赴三明市調研宣傳黨的十九大精神
- [ 12-12]見證十九大精神凝聚中國力量
- [ 12-12]2017中國媒體十大流行語發布 “十九大”“新時代”上榜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