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簧上演:患者不爽 醫生無奈 有的知名醫院,很多名醫每周只出診一天,錯過這一“窗口期”就意味著需要再等一周。 “我們來時訂好了回去的票,再看不上,就趕不上車了?!焙凸恳粯樱却驮\的不少患者從外地來,還有的住在偏遠農村。如果再等一周,就要增加不少食宿費用。 一位醫務人員介紹,此前因為醫生遲到,一位患者就與醫務人員發生爭吵,腳踹辦公室的門,“都給踹碎了”。 一些患者說,在病情沒有明確時,患者、家屬都很擔心,而且一般都已遭遇掛號難,排了幾天隊到自己,醫生又不按時來,心情焦慮可想而知。 為什么一些醫生無法按時出診? 日均門診量近百人、負責住院患者10多人、每學期還要擔任20~40學時的教學任務,這是東北一家三甲醫院醫生的“工作清單”。 “遇上開學季,上課是雷打不動的,一周僅能擠出一天時間出診?!睎|北一家三甲醫院的醫生說,有時下課后學生追著問,趕上上課、出診相連,就難免耽誤后續出診。 很多突發狀況也讓醫生感到無奈。一位陳姓醫生說,醫院技能考核出題出于保密,經常當天通知。“有一次早上不到7點告訴我,只能臨時通知停發當日出診號。對那些外地前來的患者,真的是很抱歉?!?/p> “各種檢查、評比不斷,越到年底越集中,也是影響因素之一?!币晃粡埿蔗t生說,作為學科帶頭人,他不僅要搶時間整理材料,還要親自上陣推動,凡此都可能影響出診。 不按時出診,很多時候是客觀原因,但不及時告訴患者“帶教實習”,就有不少主觀原因。 “不經歷有效的實習,就難成為一名真正醫者,但實現起來總是矛盾重重。”一個醫學專業學生說,如果向患者說明自己以“實習身份”協助,即使指導醫師在場,也難免招來“你行么”的質疑與拒絕。 一位醫務人員介紹,個別名醫安排學生代替進行一些操作,也不排除僥幸心理驅使。比如一次大型手術后,患者病情基本穩定,風險相對小的基礎工作,醫生可能交給學生“鍛煉”,也減輕自己工作量。 讓醫者回歸醫人、傳人 “醫者,以醫人為本。出診爽約或委托給其他醫生甚至是實習醫生代管,暴露出醫院管理失序,執行規定不嚴格。” 南開大學周恩來政府管理學院教授吳帆說,師帶徒應“帶領”而非“代替”,這樣患者、醫生和學生的合法權益才能被尊重和保護。 要保障患者的知情權,就要有完善的監督體系,避免“有章不循”。一些患者認為,對于那些“爽約”醫生、不能保證患者知情權的醫生,要按有關工作規章問責。 名醫專家也同樣需要減負。 一些專家建議,承擔教學任務的醫院需平衡好身兼教學、臨床、科研等多職責醫務人員的工作安排,提前預留彈性時間,避免“人為因素掐架”。 應從根本上改變“救100個病人不如發1篇論文”的人才評價導向,讓醫者真正回歸醫人、傳人。 “帶教實習”中,要加強與患者有效溝通。 黑龍江大學社會學系教授曲文勇說,如果提前溝通好,患者不一定會反對醫生在現場指導學生,但要是稀里糊涂地被當做“小白鼠”,患者可能就不愿意了。 專家建議,在醫生、醫學生、試用期醫學畢業生服飾佩戴上應設置明顯標志,讓患者一眼就能看出來。在病房內張貼必要的“帶教實習”內容,明確哪些操作可以由學生做。 有患者表示,醫院可通過微信公眾號、官網等,及時更新專家出診變化時間表?;颊邥斫庖恍┎豢煽沽σ蛩?,但一定要附上“有說服力”的原因,不可草草了事,造成醫療過程中的“塔西佗陷阱”。 目前,一些醫院的已有經驗值得借鑒。 在北京,一些專家號以團隊形式體現,如果個別專家臨時有事,則由團隊其他人接診,并根據看病醫生職稱收取相應費用。 在哈爾濱市第一醫院,患者可通過“體驗就醫”模式,將類似臉部紅腫等照片發至醫院微信平臺,互聯網值班專家據此給出初步意見,打通病患與醫院之間的“最后一公里”。 (注:文中患者姓名均為化名)(作者 管建濤 閆睿) |
相關閱讀:
- [ 08-11]眼科中心接診多例快遞小哥被“摩托綁帶”傷眼意外事件
- [ 07-27]高溫天來襲 漳州市區各大醫院接診不少中暑病人
- [ 03-30]各醫院清明假期門診安排出臺 部分醫院門診照常
- [ 12-12]榕首個治未病中心日接診近百人 為個人定制服務
- [ 05-11]海滄醫院二期6月底部分投用 日均接診可達5000人
- [ 05-03]手足口病進入高發期 廈門的醫院兒科接診量翻三倍
- [ 04-20]醫生“雙休”是正當權益的回歸
- [ 02-23]宣武醫院團隊專家號不外掛 購號販子的號拒接診
- [ 02-15]鄭州禁放首年煙花爆竹傷接診人數41人 去年180人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