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12月13日電 (記者 張素)全球知名信息分析提供商愛思唯爾13日在北京發布《災害科學全球展望報告》。報告稱,2012年至2016年,災害科學領域共發表論文27000多篇,其中有近四分之一來自中國。 “中國在災害科學領域的研究專業化程度突出。”愛思唯爾中國區學術關系高級經理康曉伶說。通過數據庫關鍵詞檢索,以及咨詢全球范圍內災害科學領域頂級科學家,并將災害數據與經濟、人口等數據相關聯,研究人員得出這份報告。 報告指出,災害科學包括對災害管理周期各個階段、多種災害類型和特定災害事件等方面的研究。亞洲在災害科學研究領域的表現突出,其中中國在地球物理、水文、生物、氣象和氣候現象相關災害研究領域的論文數量均超過1000篇。 報告統計,中國的研究成果引用影響力略低于全球平均水平。“盡管中國論文的影響力已在上升,但因體量大,低被引論文也相對較多,并且選題可能較多地基于中國自身,這可能是造成平均引用影響力較低的原因。”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科學傳播中心編輯出版部主任任勝利對中新社記者說。 報告還表明,災害科學領域的研究重點是本地區發生的主要災害,例如中國關注氣候災害、日本關注地震和海嘯、美國關注氣象和生物災害、巴西和印度關注環境災害。 2015年舉行的第三次聯合國世界減災會議制定了《仙臺減災框架》,在減災方面設立了4個優先行動事項,包括了解災害危險、加強減災治理工作、加強防災、加強災后重建工作等。 “我們發布這份報告是基于《仙臺減災框架》,對近期災害科學成果和影響力進行分析,希望可以為災害科學研究特別是災害的預防、防備、響應和災后重建提供支持。”愛思唯爾大中華區總裁林國慶說。 報告強調,五年間災害科學領域的論文發表量僅占全球論文總量的0.22%。海地、緬甸、斯里蘭卡等受災害影響較深的地區,其災害研究水平依然較低。研究者們呼吁在災害科學研究領域加強國際合作,共同降低災害風險、減少災害影響。 |
相關閱讀:
- [ 12-13]省級緊急醫學救援寧德隊參加“健康使命-2017”福建省地震海嘯災害衛生應急綜合演練
- [ 12-07]別了,地質災害!——云南施甸一地質災害隱患村搬遷記
- [ 12-06]福建省地震海嘯災害衛生應急綜合演練在平潭舉行
- [ 12-06]“健康使命-2017”福建省地震海嘯災害衛生應急綜合演練在平潭舉行
- [ 11-30]澳維州將迎特大雷雨天氣或引發災害 中領館發提醒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