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2月13日電 題:從“三大變革”看實體經濟新態勢 新華社記者 張辛欣、王攀 實體經濟是一國經濟的筋骨,是在全球經濟進入深度調整期,我國重構競爭力的有力抓手。以創新為驅動,踏著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浪潮,我國實體經濟正呈現出新態勢。 回顧2017,新技術、新模式、新應用不斷涌現,產業結構更加“輕盈”與“智慧”;邁向2018,實體經濟正朝著質量更好、效率更高、動力更強勁的方向闊步發展。 質量提升,夯實制造之基 曾幾何時,一個電飯煲成了“中國制造”的“軟肋”。如今,通過創新補齊質量短板,國貨正努力成為精品的代名詞和全球海淘熱品。 在家電低成本競爭中,美的用品質革命開辟了市場新空間。研發生產高附加值的智能電飯煲,這家年產能超3000萬臺的企業,銷售額大幅提升。“與過去以中低端產品為主相比,如今質量唱主角,市場供不應求,還把外溢的需求拉回來。”美的集團董事長方洪波說。 質量是底氣,是生命力。從追求數量到注重品質,我國實體經濟發展理念實現蝶變。 近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推動高質量發展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確定發展思路、制定經濟政策、實施宏觀調控的根本要求。 黨的十八大以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持續深化,“三去一降一補”扎實推進,抓住新一輪產業變革機遇,我國正加快形成以質量品牌為標識的新優勢。不僅產品和服務質量在變,產業價值和區域發展的質量也穩步提升。 引入物聯網等技術,工廠變制造商為平臺,孵化出更豐富和高質量的產品;去除低效產能,實施技術改造,多個行業實現更高附加值的發展;聚焦機器人、物聯網等優勢產業,傳統制造基地正“舊貌”換“新顏”…… 工信部數據顯示,前三季度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同比增長22.8%,區域工業經濟改善明顯,市場預期向好。 “產業提質增效和區域協調發展產生出巨大正向溢出效應,帶動制造業轉型升級,增強了實現‘彎道超車’的信心。”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說。 |
相關閱讀:
- [ 12-12]實體經濟融資需求強烈 11月新增信貸再度破萬億
- [ 12-11][理上網來·輝煌十九大]中國經濟如何跨越發展階段轉換關口
- [ 11-24]外匯局福建省分局:柔性監管 點亮實體經濟
- [ 11-20]零售業轉型升級:互聯網、大數據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
- [ 11-02]現代化經濟體系:發展的戰略目標
- [ 10-21]“讓做實業有勁頭,有前景!”——制造業領域代表建言實體經濟發展
- [ 09-22]“環保沖擊實體經濟”!嚇唬誰呢?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