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響今年來地王“崩盤”第一槍 南京“地王”項目命斷資金鏈房企抱團越冬 往年“地王”頻出的場景依然歷歷在目,那時就有許多人疑問,用近乎瘋狂的價格拿地,開發商真的能賺回來?如今,南京“京奧港未來墅”停工的事實擺在眼前,畫風突變劇情直轉,地產界出人意料地打響今年來地王“崩盤”的第一槍。 這只是近兩年來“地王”們命運的一個縮影。2016年全國各地誕生340宗樓面價和總價“地王”,但2017年來全國各地也實行了近乎嚴苛的調控政策。身陷調控風暴中的地王們,如今開發現狀如何呢? 南京地王項目折戟 南京麒麟板塊“京奧港未來墅”曾是響當當的天價項目。眼下項目現場卻無工人施工,只剩塔吊孤零零地立在工地上。工地門口,白紙黑字貼著三張封條,上書“工程暫停、大門封閉”。工地門口的公示牌還在昭告該地塊不菲的出身:價值47.6億元,樓面價2.2萬元/平方米,創下當地當時出讓價格紀錄。 “停工緣于拖欠施工方工程款數千萬元,此外,該項目一筆逾30億元的融資即將到期。”一位不愿具名的知情人士向中國證券報記者透露,開發商為了回籠資金,每個項目的開發周期一般控制在3年內,如碧桂園、萬科等成熟開發商,從拿地到預售最快半年。但“京奧港未來墅”從2016年4月拿地至今,資金鏈一直偏緊,其正在施工的A地塊僅有幾棟樓形似封頂,但項目整體距離完工還相去甚遠。“其實11月25日就停工了,工程欠款已累積數月。”該人士表示。 “南京的案例并非極端個案,而是行業性現象的開始。”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分析稱,過去兩年地王頻出,當限購、限價、限制流通等政策密集出臺后,開發商回籠資金的周期會拉長,一旦資金鏈斷裂,項目就陷入停罷的泥潭。 克而瑞研究中心的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誕生的340宗總價和樓面價“地王”中,有50宗屬于典型案例,截至目前,其中14宗處于未開工狀態,整體開發進度較為緩慢,有相當一部分項目選擇延遲入市。 中國證券報記者對近年來北京“地王”項目實地調研后發現,這些項目如今命運頗為坎坷。 在車水馬龍的北京南三環西路上,比鄰麗澤橋金融商圈,兩棟新樓矗立在老舊小區中顯得格外顯眼。該項目即為2013年拍出的豐臺區夏家胡同“地王”項目。有意思的是,四年多過去了,該項目的圍擋并沒有掛出該項目的宣傳海報,而是開發商的另一個項目。該項目銷售人員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他是另一個項目的銷售,該項目開盤時間未知,連售樓處都沒建。一般情況下,從拿地到預售最快在半年左右。 在朝陽區常營鄉,2015年拍出的一塊“地王”項目上,卡車進進出出,施工機械繁忙運轉。中國證券報記者從高處俯瞰時,該地塊只開工了一部分,另一部分仍是荒地。該項目開發商系首開股份和保利地產,“項目開工的部分是配套保障房,商品房還在等公司的規劃。”該項目負責人透露。首開股份董秘王怡就這一現象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其對此并不知情。 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認為,當前調控環境下,高價地塊項目入市難度高,這些地塊拿地時對市場過度樂觀,特別是從2016年下半年集中出現的部分高價地,恰好分布在調控最嚴格的15個核心熱點城市。整體來看,高價地面臨市場與政策雙風險。 |
相關閱讀:
- [ 12-14]房企集中還債期臨近 2018或成關鍵年
- [ 12-08]逾50城出臺住房租賃政策 房企深度布局住房租賃
- [ 12-06]房企今年拿地熱情不減 50大房企拿地同比漲53%
- [ 12-06]報告稱明年樓市將迎盤整期 專家建議完善租賃制度
- [ 11-22]調控高壓態勢不減 房企整合大戲將持續上演
- [ 11-21]密集調控政策下房企嚴重分化 中小房企生存艱難
- [ 11-16]地方政府熱衷上馬主題公園 房企扎堆進軍大搞房地產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