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2月18日電 據發改委網站消息,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就能耗總量和強度“雙控”目標完成情況有關問題答記者問,有關負責人稱,從2016年以來情況看,全國“雙控”目標完成情況雖達到了進度目標要求,但全國及各地區“雙控”目標特別是能耗總量控制目標完成,仍存在較大壓力。 該負責人稱,實行能耗總量和強度“雙控”行動,主要目的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引導各地區處理好能耗“雙控”與經濟社會發展的關系,倒逼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促進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升級,實現高質量的發展。“十三五”時期,國家在能耗“雙控”方面主要采取以下幾方面措施。 一是落實目標責任。將全國“雙控”目標分解到各地區、主要行業和重點用能單位,加強目標責任評價考核。各地區根據國家下達的任務明確年度工作目標并層層分解落實。 二是優化產業和能源結構。深入實施“中國制造2025”,深化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支持重點行業改造升級,大力淘汰落后產能。加快發展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推動能源結構優化,降低煤炭消費比重,提高非化石能源比重。 三是加強重點領域節能。實施工業能效趕超行動,加強高能耗行業能耗管控。大力推進建筑節能,發展綠色建筑。加快推進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著力提高交通運輸工具能效水平。加強公共機構節能,降低單位建筑面積能耗和人均能耗。強化重點用能單位節能管理,開展重點用能單位“百千萬”行動。 四是實施節能重點工程。組織實施燃煤鍋爐節能環保綜合提升、電機系統能效提升、余熱暖民、綠色照明、節能技術裝備產業化示范、能量系統優化、煤炭消費減量替代、重點用能單位綜合能效提升、合同能源管理推進、城鎮化節能升級改造等節能重點工程。 五是完善支持政策。加大節能工作資金支持力度,創新支持方式,落實和完善支持節能的稅收、價格政策。健全綠色金融體系,支持節能有關產業發展。 六是建立和完善節能市場化機制。建立用能權有償使用和交易制度,選擇若干地區開展試點。積極推行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健全綠色標識認證體系,開展能效領跑者引領行動。 七是強化節能監督檢查。健全節能法律法規,健全節能標準體系。加強節能監督檢查,查處違法違規用能行為。建立健全節能管理、監察、服務“三位一體”的節能管理體系,加強能力建設,提高節能管理服務水平。 八是動員全社會節能。倡導綠色生活,推行綠色消費。深入開展全民節能行動,強化宣傳引導和社會監督,動員全社會參與。 此外,記者還問到,當前能耗總量和強度“雙控”還面臨哪些問題? 該負責人回應稱,從2016年以來情況看,全國“雙控”目標完成情況雖達到了進度目標要求,但全國及各地區“雙控”目標特別是能耗總量控制目標完成,仍存在較大壓力,主要體現如下。 一是完成全國“十三五”能耗總量控制目標面臨較大壓力。國家“十三五”規劃要求到2020年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在50億噸標準煤以內。2016年全年、2017年前三季度,我國能耗總量增速分別為約1.4%、約2.8%。隨著今后經濟形勢進一步好轉,以及人民群眾生活用能需求進一步提升等,能耗總量增速可能會進一步提升,全國能耗總量控制目標完成存在較大壓力。 二是部分地區完成目標難度大。與2016年相比,2017年全國單位GDP能耗降幅有所收窄,能耗總量增速明顯增大,部分地區完成2017年目標難度較大。根據對各地區今年前三季度“雙控”目標完成形勢預警情況,6個省(區)能耗強度目標完成難度大,形勢非常嚴峻;7個省(區)能耗總量目標完成難度大,形勢非常嚴峻。同時,一些地區近年來為穩增長新上了一批高耗能項目,一些地區對“雙控”重視不夠,工作措施有所弱化,“十三五”期間能耗將快速增長,要完成“十三五”本地區“雙控”目標特別是能耗總量控制目標還面臨不少壓力。 該負責人表示,各地區、各部門應強化能耗總量和強度“雙控”,鼓勵節能提高能效,保障合理用能、限制過度用能,推動生態文明建設,落實綠色發展理念,加快形成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生產方式和消費模式,以盡可能少的能源消耗支撐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下一步,發改委將強化能耗總量和強度“雙控”,加強對各地區的指導,及時進行“雙控”目標完成形勢預警,強化目標責任評價考核,組織實施重點節能工程,健全政策機制,強化宣傳引導。 |
相關閱讀:
- [ 10-03]福建省能源結構優化節能降耗顯效 單位GDP能耗持續下降
- [ 08-14]上半年我省萬元GDP能耗同比下降4%
- [ 07-13]英國生產人造蛛絲:新技術能耗低不需使用有毒溶劑
- [ 06-14]能耗超5000噸標準煤企業可“入市”
- [ 06-12]去年福州萬元GDP能耗下降3.55% 超序時完成節能目標任務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