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波士頓大學一名學者說,她發現《鈴兒響叮當》這首膾炙人口的圣誕歌曲誕生之初有種族主義傾向。這一見解經網絡傳播后引發爭議,甚至抨擊。不過,這名學者辯解說,媒體和公眾曲解了她的意思。 基娜·哈米爾在研究這首歌的歷史時,發現它最初出現在波士頓華盛頓街奧德韋劇院的黑臉歌舞表演中。這種起源于19世紀初的喜劇表演經常以嘲弄黑人為笑料,在現在看來有明顯的種族歧視傾向。表演者通常是白人,但是把臉涂黑,扮成黑人模樣。 哈米爾接受《波士頓先驅報》書面采訪時說,黑臉歌舞表演的傳統是歷史事實,作為一種業余娛樂形式持續到20世紀30年代,“當它(《鈴兒響叮當》)1857年出現在黑臉歌舞表演中時,就是帶有種族主義傾向的表演”。換句話說,她認為,這首歌無論歌詞內容是什么,既然出現在這種表演中,就帶有種族主義傾向的印記。 針對公眾對她的發現提出的非議,哈米爾說,她從不認為這首歌現在有種族主義傾向,更無意阻止人們唱這首歌。 哈米爾的發現經福克斯新聞頻道和布賴特巴特新聞網報道后,不少人譴責她嘩眾取寵,過分追求政治正確。布賴特巴特新聞網的報道甚至稱,哈米爾建議一個名為梅德福的城市取消一年一度的“鈴兒響叮當節”。 哈米爾對此堅決否認。她說,布賴特巴特新聞網關于她的發現的報道有多處內容失實,報道似乎就是趁圣誕節即將到來炒作。(歐颯)【新華社微特稿】 |
相關閱讀:
- [ 08-16]聯合國專家:美國應警惕種族主義和仇外心理
- [ 12-16]奧巴馬上“今日秀”節目感慨:美國難以跨越種族主義
- [ 02-23]并非種族主義者?研究稱澳大利亞人更想要多重文化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