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擇校,到民辦”,公辦有點像“低保”? 根據2017年江蘇省南京初中名校中考均分排名,排行榜前9名中7家是民辦。學生遠離,名校排行榜上節節敗退;教師逃離,離職率節節攀升;資源抽離,資金投入冷熱不均……是什么導致部分公辦教育的尷尬現狀?公辦教育“褪色”又將給教育生態帶來哪些影響? 公辦保底,沖民辦 “要擇校,到民辦”“初中不進民辦,大學就進民辦”……類似的說法在江蘇很多家有學子的人群中正在成為一種共識。 “很多薄弱的公辦初中連中考全市平均分都達不到,辦學質量不高,導致學校對家長和學生更沒有吸引力,生源困難,形成惡性循環。”南京一位公辦中學的副校長說。 越來越多的家庭在選擇小學時選擇公辦保底,沖民辦。“民辦競爭激烈,沖上去就是牛娃。”南京家長徐飛說,現在看來,一線民辦的成績已經好于一線公辦。 “我不想自己的孩子跟學習習慣不好的孩子在一起。”上海的一位孩子家長曾女士說,女兒曾就讀閘北區的童的夢實驗小學,是區重點,作為民辦小學,無論學校氛圍、教學質量、師資力量都非常好。但學校2016年突然改制為公辦學校,她多方比較最終選擇了轉學。“學校改制后,一些好的老師可能會流失,勢必影響學校原有的教學質量。” 隨著課外輔導熱愈演愈烈,過去講的“公辦省錢,民辦省心”也在發生變化,甚至發展到了學生在公辦上到一半“跳槽”到民辦的現象。南京的家長陳先生買了學區房把孩子送進了公辦小學,上到二年級就后悔了。“公辦不僅不省心還不省錢。每天下午兩三點就放學,作業很少,不能排名,家長得通過校外燒錢彌補回來。” 業內人士分析,公辦就近免試入學,民辦則能掐尖。民辦之所以后來居上,源于優質生源——幾年后更漂亮的升學率——更高的社會認可度——吸引更多優質生源,如此循環,帶來更多的辦學收益和資本。 “感覺現在的公辦教育有點低保的意思。”南京市陳先生說,目前公立學校的狀況更堅定了他一定讓孩子上民辦初中的想法。 鐵飯碗不再稀罕 杭州某城區教育局對區內教師辭職現象進行摸底顯示,該區2014年辭職的教師一共有38人,2015年有36人,2016年有60人。短短3年間,辭職教師人數幾乎翻了一番。公辦學校,尤其是城市公辦學校的教師正在“出走”。 公立學校教師收入不算高、職業發展周期長、上升空間小,讓不少公辦學校教師逃離。他們坦言,同樣三尺講臺,網上開課的名師多的月入10萬元,抵得上現實中的名師近一年的收入。 “教育的熱度不褪,教師行業的魅力還在,但是鐵飯碗不再稀罕。”有著20多年從教經歷的吳校長說,現在公辦學校留下來的一些老師是看中編制,能力一般,辭職的教師則多為功成名就、品牌在手的骨干教師。此消彼長之間,公辦教育的師資令人憂慮。 公立基礎教育投入仍偏低 近期頻發的幼兒園虐童事件暴露出在基礎教育領域尤其是幼兒教育階段,準入門檻偏低、政府投入偏低的尷尬現狀。 2017年初,北京大學中國教育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王蓉提出,當國家財政性教育支出大量補貼在了高等教育而非基礎教育上,那么很有可能導致一種“極端的、且是難以打破的教育不公平格局”。 王蓉說,打破這一格局,必須明確這樣的原則:民辦學校也具有維系全社會教育公平的責任。 不僅如此,隨著移動互聯網和智能終端的迅猛發展,在線教育的實時性、不受場地限制等優勢更加受到社會資本青睞,公辦教育在這一領域偏弱。互聯網研究機構艾瑞咨詢預計,中國在線教育市場規模今后幾年將繼續保持20%左右的速度增長,到2019年將超過2600億元。 網上流傳著兩種不同的升學軌跡圖:富人孩子:私立民辦中小學教育——重點高中——名牌大學或者出國留學——好工作好未來;窮人孩子:公立中小學——一般高中或者技術學校——專科大專或者工廠工人——工薪階層或者社會底層。 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副教授姚遠認為,教育具有培養合格接班人的功能,同時承擔著人才選拔、社會縱向流動的重要功能。“不能因為貧富差異造成太大的教育溝壑,要給普通人同樣的機會,這說到底才符合社會主義本質。” |
相關閱讀:
- [ 12-21]新高考試點試出新問題 2017教育深化改革砥礪前行
- [ 12-21]省方志委開展黨員黨風廉政建設專題教育培訓會
- [ 12-21]廈門市首次掛拍三塊教育用地 將用于建設優質民辦學校
- [ 12-21]在線教育豈能頻頻“踩線”:內容存低俗 師資有注水
- [ 12-20]福建省首家民營教育集團昨日成立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