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傳遞哪些信號
2017-12-21 11:16:47??來源:人民網 責任編輯:林瑤 趙舒文 |
分享到:
|
6 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 【會議指出】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要在開放的范圍和層次上進一步拓展,更要在開放的思想觀念、結構布局、體制機制上進一步拓展。 【解讀】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中國方案研究院執行院長羅來軍: 剛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明年的各項經濟工作做了重要部署,其中對外開放依然是我國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中的重大戰略事項。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國的對外開放也進入全面開放新階段,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對外開放部署將進一步開拓全面開放新格局。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的部署,可以歸納為三項舉措,即放寬市場準入、促進自由貿易和提升對外投資水平。這三項舉措是我國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的重要措施,也是我國進一步提升對外開放層次和水平的重要手段。有序放寬市場準入,全面實行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模式,繼續精簡負面清單,擴大服務業對外開放,加大西部開放力度,保護外商投資合法權益。繼續促進自由貿易,加大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力度,探索建設自由貿易港,并促進貿易平衡,更加注重提升出口質量和附加值,下調部分產品進口關稅以及大力發展服務貿易。有效引導支持對外投資,推進國際產能合作,引導與促進中外產業企業進行多種方式的投資、貿易、生產、管理等方面的合作。 7 改善民生精準施策 【會議指出】要針對人民群眾關心的問題精準施策,著力解決中小學生課外負擔重、“擇校熱”、“大班額”等突出問題,解決好嬰幼兒照護和兒童早期教育服務問題。注重解決結構性就業矛盾,解決好性別歧視、身份歧視問題。改革完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加快實現養老保險全國統籌。繼續解決好“看病難、看病貴”問題,鼓勵社會資金進入養老、醫療等領域。著力解決網上虛假信息詐騙、倒賣個人信息等突出問題。 【解讀】 上海財經大學中國公共財政研究院執行院長劉小川: 今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直接回應了人民群眾當前在生活中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在教育方面,會議十分關注“擇校熱”、嬰幼兒照護、早期教育等問題,這意味著今后相關政策資源開始向學前教育延伸。在養老和醫療方面,此次會議提出加快實現養老保險全國統籌,同時鼓勵社會資金進入養老、醫療等領域,這一方面旨在加強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協調性與普惠性,另一方面也兼顧了有更高需求且有相應負擔能力的地區或個人能夠在市場中享受更多元、更優質、更個性化的養老和醫療服務。 我們必須看到,經濟社會的發展通常會伴隨很多新現象、新問題。這些問題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令人欣慰的是,無論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帶來的就業壓力增大,還是互聯網技術快速發展帶來的個人信息泄露突出,此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都拿出了切實可行的對策。 8 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會議指出】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只有恢復綠水青山,才能使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要實施好“十三五”規劃確定的生態保護修復重大工程。 【解讀】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發展戰略和區域經濟研究部副部長張永生: 黨的十九大將生態文明和綠色發展擺在突出位置,開啟了綠色發展新時代。2018年是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是落實十九大精神的重要內容,而十九大則為打好攻堅戰提供了堅實的理論指導。 打好污染攻堅戰,就是對綠色發展的最大支持。防治污染實質上就是提供良好的生態環境服務。這種綠色經濟是“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內容,不僅會提高增長質量和人民福祉,而且會成為重要的增長來源,也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內容。向污染宣戰,讓污染者最大限度地承擔外部成本、隱性成本、長期成本,將為綠色經濟活動創造公平競爭的條件。 十九大提出的“不忘初心”,是治理污染和生態文明建設的政策出發點。治理污染首先要考慮的,是人民的生命和健康。這是發展的初心。如果治理污染首先考慮的是GDP數字,就會將發展的目的與手段本末倒置。這樣不僅使污染得不到有效治理,在此基礎上形成的GDP也無法真正提高人們的福祉。相反,向污染宣戰會降低整個社會的成本,而良好的生態環境反過來又會催生大量與生態環境密切相關的新型經濟活動,從而實現治污與提升經濟質量和效益的目的。 (記者趙鵬飛、王俊嶺、邱海峰、李婕整理) |
相關閱讀:
- [ 12-21]明年中國經濟何以讓人樂觀
- [ 12-21]共享經濟破瓶頸 要打好知識產權這張牌
- [ 12-21]泉州亮出今年前11個月全市經濟運行情況成績單
- [ 12-21]IMF下調英國經濟增長預測
- [ 12-20]新華社評論員:推動中國經濟邁向高質量發展新階段——一論學習貫徹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