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機中花樣繁多的APP豐富著我們的生活,然而,有些APP卻被植入惡意程序,吸費、盜取信息、操控著用戶手機,成為潛在的安全“炸彈”。 惡意吸費 “偷”錢悄無聲息 最近,北京的胡先生下載了一款APP,名為《歡樂斗地主嗨翻天》,卻遭遇了惡意吸費。 “感覺看著挺正常,下游戲的時候也沒多想,最后才發現用著用著話費無故就少了。”胡先生說。 福建一名用戶也遭遇了類似的情況。“給孩子下載了一款《饑餓鯊:世界》的游戲APP,剛安裝好都還沒開始玩,就瞬間收到7條扣費短信。”該用戶感嘆,如果是孩子一直玩,大人沒及時發現,也就白白被扣費了。 記者調查發現,近年來,惡意吸費的應用軟件屢禁不止,用戶深受其害。據相關業內人士介紹,吸費類APP一般借助運營商的短信支付通道,開發者在APP中內置惡意扣費代碼或者病毒,病毒啟動后會私自發送扣費短信或定制高額業務,有的病毒還能惡意攔截回執短信,讓用戶在不知不覺中被扣費。還有一些APP會故意在頁面不顯眼處設置扣費廣告鏈接,使得用戶不小心“誤點”而被扣費。 違規被封 換個“馬甲”再上線 除了惡意吸費,問題APP還有諸多“陷阱”,危害用戶財產、隱私安全。 其一是強行捆綁推廣其他應用軟件。 目前,工信部公布了2017年前三個季度共104款問題APP。其中,“強行捆綁”占到了84.6%。 記者發現,不少用戶曾遇到過“被捆綁下載”的情況。“下載一款軟件,卻發現手機上自動多出來一些亂七八糟的APP,太煩人了。”據了解,騰訊應用寶、PP助手等應用商城都上架過此類軟件。有用戶質疑,這樣的APP為何能通過平臺的審核? 其二是未經同意,收集、使用用戶個人信息。 工信部發布的第三季度問題APP“榜單”上,“應用匯”應用商店的一款“互伴”APP在列。這是一款針對汽車車主的服務類應用軟件,表面上為車主提供便利,背后卻未經用戶同意,泄露用戶個人信息。 業內人士表示,這類APP通常是社交類產品,需要“偷走”用戶通訊錄、短信等個人信息,分析所謂的“大數據”來提高用戶使用體驗,機鋒網發布的主打賽事和社交的騎行類APP“野途”、游迅網發布的聲控游戲“八分音符醬”等軟件也都是如此。 其三是惡意操控用戶手機。 去年5月,廣東警方曝光了一款名為“AndroidTrace”的APP,該軟件可以自己連接網絡、撥打電話、發送短信,甚至用戶的手機還可以被他人直接遠程控制。今年因“惡意操控”被工信部曝光的APP還有IT貓撲網的“千尋免流”和來自金山手機助手的“開心連連看”。 有業內人士透露,就算違規APP被查封下架,在有些小型APP開發商的包裝下,也可能會換個“馬甲”再次上線。 屢禁不絕 下載平臺應擔責 近三年,工信部共曝光了400多款問題APP。根據《移動互聯網惡意程序描述格式》,惡意APP分為惡意扣費、隱私竊取、遠程控制、惡意傳播、資費消耗、系統破壞、誘騙欺詐及流氓行為八大類。其中游戲類APP占絕大多數,有的下載量高達數百萬。 一位受訪的通信專家告訴記者,不法分子主要是借助安卓手機系統的開源性和開放性等特點,將惡意程序、扣費代碼或病毒嵌進APP中,“用戶很難發現,如果平臺不注意審核、管理,一旦上架,用戶就面臨著直接的風險。” 值得注意的是,在工信部公布的問題APP名單中,有些不乏來自較大的、為人所熟知的應用商城,例如三星、酷派、91門戶等應用商店。 專家認為,惡意APP屢禁不絕,源頭在開發者,同時應用商店等APP下載平臺也存在一定責任。平臺應對上架的APP進行審核把關,對已有APP盡到安全監測的義務,并及時下架惡意APP。 “惡意APP管不住,主要是還沒有細致的法律法規。對惡意APP不能只抽查、公示,沒有懲戒機制。”通信行業專家項立剛指出,今年7月1日,工信部實施《移動智能終端應用軟件預置和分發管理暫行規定》,對APP生產企業和應用分發平臺加以規范,“但規則較為寬泛,下一步應在解決問題方面更有針對性。” 此外,項立剛建議用戶選擇官方渠道下載APP,不要輕易通過網站、鏈接和二維碼下載來源不明的應用;安裝APP時注意勾選權限,比如軟件要求“訪問通訊錄”“讀取好友信息”時應謹慎,養成“盡量給最小授權”的習慣;用戶發現惡意應用軟件后要盡快刪除,并向有關部門舉報。 |
相關閱讀:
- [ 12-21]“廈門公積金”手機App正式上線 “刷臉”認證一秒登錄
- [ 12-19]手機APP濫用隱私權限普遍 上網幾乎等同于“裸奔”
- [ 12-19]APP濫用隱私權限普遍 上網幾乎等同“裸奔”
- [ 12-19]“福州交警”APP開設網上預約端口 每日預約號暫設置為1000個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