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記者 黃孝邦 攝 在玉屏侗族自治縣楊柳村,洪家元給一只拉肚子的小豬喂水(11月22日攝)。新華社記者 劉大偉 攝 12月17日,在福州國家森林公園,一只太陽鳥在紅苞花叢中飛翔、采蜜。
在廣西融水苗族自治縣四榮鄉江潭村,67歲的貧困戶戴邦林在養鴨場里(10月29日攝)。當地以“公司合作社 致富帶頭人貧困戶”的發展模式,引導江潭村成立養鴨合作社,戴邦林就是這個合作社的一員,預計一年有一萬多元的收入。廣西集“老、少、邊、山、窮”于一體,是全國脫貧攻堅的主戰場之一。大部分貧困人口生活在石漠化大石山區,生存條件惡劣,生態環境脆弱,自然災害多發,自我發展能力弱,是脫貧工作最難啃的“硬骨頭”。為斬斷“窮根”,廣西通過大力推進易地扶貧搬遷、產業扶貧等舉措,全力攻克堅中之堅、貧中之貧、困中之困。在大山深處脫貧攻堅最前線,5000名貧困村第一書記、3萬多名駐村工作隊員、46.9萬名幫扶干部帶領困難群眾修路引水、改造危房、發展教育、推動產業,用艱苦奮斗譜寫著脫貧的壯歌。據統計,去年廣西111萬貧困人口脫貧,減貧速度25%,均居全國前列;實現943個貧困村、4個貧困縣摘帽。貧困人口數量已經從2010年的1012萬減少到目前的363.8萬。新華社記者黃孝邦 攝 |
更多>>相關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