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8日,“雪鷹601”固定翼飛機在昆侖站機場降落 (新華社發) ②建設、拓展“冰上絲綢之路” 12月8日18時30分,北緯71度、瀕臨北冰洋極寒地帶的俄羅斯薩別塔,中俄合作的亞馬爾項目生產的液化天然氣開始注入停靠在薩別塔港的運輸船,這標志著全球最大的北極液化天然氣項目正式投產。該項目因其高標準、高質量、高效率而成為中外能源合作的典范,也成為冰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支點。這里的“冰上絲路”具體是指北極東北航道,大部分航段位于俄羅斯北部沿海的北冰洋離岸海域,是溝通亞太地區和歐洲地區的一條捷徑。亞馬爾項目生產的液化天然氣將從薩別塔港起運,沿著這條“冰上絲路”,向西運往北歐,向東經過白令海峽輸往中國等亞太地區。 北極東北航道具有天然優勢,這條“冰上絲路”將有望成為“黃金水道”,而中國對它的開通功不可沒。這一方面在于,中國有關方面積極參與相關能源項目的建設和運營等;另一方面在于,中國北極科考對北極東北航道的開辟和拓展作出了自己的貢獻。繼雪龍號2012年首次成功穿越北極東北航道之后,今年7月至10月,雪龍號實現穿越北極中央航道并首航北極西北航道,同時進行科考,獲得了豐富的信息和數據。比如,首航西北航道期間,雪龍號獲取了20多個人工定點氣象觀測記錄,近40個人工海冰觀測記錄,近2600幀海冰形態影像記錄,約140軌衛星遙感影像數據;完成3000公里的航渡海底地形地貌數據采集,并在巴芬灣西側陸坡區完成了1400平方公里區塊的海底地形勘測。這些信息和數據對于溝通三大洲貿易的“冰上絲路”拓展和建設,無疑具有重要意義。 ③新站從確定選址到建設籌備 如果要問中國2017年極地科考最大的成就是什么?一定非“南極新科考站籌備和建設工作順利推進”莫屬。對于立志成為極地科考強國的中國來說,一方面,要對已建成的科考站進行升級,提高其科考能力;另一方面,通過建設新的科考站,搭建新的極地科考平臺,盡可能擴大對極地考察的覆蓋面。2017年5月發布的《中國的南極事業》白皮書提出,“‘十三五’期間,中國將新建南極考察站”。 自2014年建成第四個南極科考站泰山站之后,中國就擬籌建新的南極科考站并加快了相關準備工作。2017年2月,中國第33次南極科考隊在南極羅斯海地區對包括難言島在內的5個預選區域進行站址優化比選作業。最終,綜合考慮與已有4個科考站互補性和獨特的科考價值,新站選址確定在難言島(也稱恩克斯堡島)。10個月之后,雪龍號搭載著第34次南極科考隊挺進羅斯海,沖破1800公里浮冰區,成功抵達難言島。科考隊出動“雪鷹12”直升機,連續奮戰兩晝夜,完成向目標區域卸載344噸新站建設物資,包括多用途集裝箱、工程輔助設施設備等。 ④極地巡天助力引力波探測 8月18日21時10分,即在引力波事件GW 170817被探測到24小時之后,中國科學家加入到對這次由兩顆中子星并合產生的引力波事件的探測。他們利用在南極昆侖站運行的第2臺望遠鏡AST3-2,持續探測約10天,捕捉到相關光學信號,獲得了大量重要數據。這些數據和全球其他天文臺的觀測結果一起揭示了此次雙中子星并合拋射出1 %量級太陽質量,也證實了此類事件是宇宙中大部分超重元素如金銀的起源。 引力波探測無疑是當今科學的最前沿,數位領域內科學家因此而問鼎本年度諾貝爾物理學獎。而中國南極昆侖站上的南極巡天望遠鏡為上述重要引力波事件的探測作出了杰出貢獻。該望遠鏡是南極現有最大的光學望遠鏡,完全實現了極端環境下的無人值守全自動觀測,憑借昆侖站所在南極冰蓋最高點冰穹A區域得天獨厚的觀測條件,參與了本年度全球最具震撼力的科技事件之一,在中國南極科考史上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⑤空中突破提升立體科考能力 1月8日17時35分,南極冰穹A區域中國昆侖站機場,中國首架極地固定翼飛機“雪鷹601”成功降落南極冰蓋之巔。當日,該飛機從昆侖站起飛返航。這看似平常的一次飛行卻標志著中國南極科考向空中邁出一大步。由于海拔4000米以上的冰穹A含氧量低,環境極其惡劣,飛機起降難度很高。可喜的是,“雪鷹601”成功實現了南極航空史上的“第一次”,并在飛行沿線開展了冰雷達、重力、航空攝影測量等多項航空遙感觀測,拓展了中國在南極大陸的數據獲取范圍。11月中下旬,中國“雪鷹601”在第34次南極科考中再次展現其過硬的本領,成功執行了向南極中山站運送2.5噸蔬菜、水果等補給物資的任務。 12月4日,雪龍號在南極浮冰區破冰航行 新華社記者白國龍攝 “十三五”期間要“提升南極航空能力、初步構建南極區域的陸海空觀測平臺”,這是《中國的南極事業》白皮書提出的重要任務之一。這一任務在國家海洋局極地考察辦公室主任秦為稼看來頗為緊迫,因為與美俄等國相比,中國極地航空能力雖然近些年連續取得突破,但仍待進一步提高。比如,在科考人員運送方面,目前美俄等國已經投入大型飛機,而中國還做不到這一點,這就使得如果中國科學家去南極工作,會花很長時間在趕赴的路途中。 雪龍2號的建造為中國南極航空能力的提升提供了新的契機。實際上,中國極地研究中心已經開始了相關準備工作。2017年9月12日,該中心簽署購置一架意大利萊昂納多AW169型直升機的協議。該型直升機是當今最先進的4—5噸級中型雙發直升機之一,交付后將作為雪龍2號的船載專用直升機,進一步提升中國極地立體科考能力。 |
相關閱讀:
- [ 12-12]中國首次環球海洋綜合科考第三航段任務圓滿結束
- [ 12-06]第34次南極科考:“雪龍”號進入南極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