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熱背后需要冷思考 研究生求職是否真的更容易 圖為武漢大學的自習室和走廊上都有備考一族 □楚天都市報記者 揭明玥 實習生 李蓮杰 劉思云 熊金靈 攝影:楚天都市報記者鄒斌 數據顯示,最近三年,我省每年考研報考人數持續增長,增幅分別為0.6%、4.6%和12.7%。其中,報名參加2018年碩士研究生考試的人數為120774人,比上一年增加13638人,增幅為12.7%。 為什么越來越多的人考研?學校和用人單位,如何看待持續多年的考研熱?研究生隊伍擴大,會否導致高學歷“貶值”?連日來,楚天都市報記者走訪了華中科技大學、武漢理工大學、華中師范大學、湖北工業大學等多所高校,以及數場校園招聘會,對此進行了詳細調查。 為何考研 大部分考生提到了“就業壓力” 小龔今年剛從武漢大學土木建筑系畢業,去年考研的目標是華中師范大學物理系,分數不夠,成為“炮灰”。今年,他在華中師大附近租了房子,一年租金大約3000元,平時過著教室、租處兩點一線的生活。“我高中就想當老師,目標很明確,只有考研轉個專業才能實現這個夢想。” 武漢理工大學車輛工程專業大四學生小劉,很早就決定攻讀本校本專業的研究生。“國內汽車行業正在轉型發展中,希望自己能在新能源及自動化汽車方向研究得更加深入一點。” 武漢晴川學院新聞專業大四的小鄧,今年跨校報考了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她說高中時偏科,沒有考取心儀的大學,進校后對比了幾所在漢部屬高校的報錄比,最后選定了奮斗方向。“本科畢業進入好的媒體單位并不容易,所以想通過考研,提升一下,讓我以后的就業平臺更高一點,選擇更多一點。” 記者在武漢各個高校隨機采訪了30多名考研學子,發現本科生考研的原因各不相同,如考進名校提升就業競爭力;換感興趣的專業,完成職業夢想;熱愛學術研究,提升科研能力;家人的期待,自己想努力完成;也有的是因為工作不好找,先讀幾年書邊走邊看。 其中,絕大部分學生都提到了“就業壓力”這一點。如湖北工業大學土木建筑學院,每年的本科畢業生還未畢業就被大型國企搶走,根據歷年數據統計,該校就業率好的學院,研究生報考率就相對較低。 校企熱議 研究生求職是否更有優勢 那么,研究生真的比本科生更容易找到工作嗎?昨日下午,記者來到湖北工業大學大學生活動中心,第二屆互聯網大學生就業節正在舉行,25家企業提供了近600個崗位,涉及營銷、工程技術、軟件研發等行業,其中僅3家單位的部分崗位明確要求“研究生以上”。 在武漢大學一家國企集團的專場招聘會和華中師范大學一家上市公司的專場招聘會上,招聘崗位明確要求“研究生以上”的,占比也非常低。其中一家公司招聘經理沈先生介紹,專業性強一些的崗位,一般單位會優先考慮研究生,這和本身的工作性質有關,此外和領導的偏好也有一些關系,有的領導追求高學歷,有的領導則認為學歷并非是最重要的評判標準;對于專業素養要求低一點的,會優先考慮本科生,這樣也可節省用人成本。“學歷不等于能力,文憑不等于水平,用人單位最先考慮的還是應聘者的工作和學習能力。” 湖北工業大學學工部相關負責人也說,是否好就業,肯定與學生的學歷水平有關,但更與其所學專業、個人能力和綜合素質有關。對于某些專業,如想從事與醫學衛生、生物技術等相關的崗位,讀研是必經之路,但也有不少專業會更重視學生的實踐。 價值衡量 研究生增多是社會發展的需要 與報考人數成正比的,正是各高校和科研機構不斷增長的招生計劃。據統計,近年來,我國高校研究生畢業生人數持續上升,雖然這幾年增速有所放緩,但研究生畢業生人數依然再創新高,2016年中國研究生畢業人數達56.39萬人,同比增長2.3%。 但隨著研究生數量越來越多,關于高學歷“貶值”的論調也出現了。 華中師范大學教育學院教授、博導董澤芳稱,隨著我國經濟發展,人民物質水平提高,群眾對教育價值的認識也有所提升,目前,我國高等教育正從大眾化向普及化轉型,社會對高層次人才的需求依然很旺盛,尤其是某些專業,研究生的需求量遠大于每年的畢業生人數。研究生數量的增加是大勢所趨,也適應了社會發展的需要,不能用傳統的價值觀來衡量現在的研究生,更不能說“貶值”。同時,將“找工作”作為衡量研究生的價值,是非常片面的。 記者在走訪校園招聘會時,多家單位的人力資源負責人也都提到,雖然在入職的初期,不少單位在制定薪資時,研究生的薪資水平可能比本科生確實高不了多少,但在未來的職業發展中,比如職位的晉升和薪資的漲幅上,研究生上升的空間卻比本科生的更大。 專家建議 正確認識自己理性選擇考研 不可否認,考研是不少本科生心目中一個不錯的畢業選擇。但記者走訪發現,坦言考研是因為“看到宿舍都考研,自己就跟著報名了”,或“受父母之命”的群體也不在少數。湖北工業大學電氣學院應屆畢業生小榮說,根據進校時的規劃,他最初的目標是就業,但父母都想讓他繼續深造,最終雙方各退一步,在5個月前,他臨時決定考研,但跨專業報考自己喜歡的金融系。 是不是所有學生都適合考研呢?武漢理工大學管理學院2014級輔導員韓芳介紹,在5年的學生工作經歷中,她曾多次遇到考研一次失敗,固執不找工作,而選擇“二戰”“三戰”的學生。“學校鼓勵學生朝更高的學術平臺努力,但并不推崇跟風、盲目考研。畢竟這樣時間成本太大,而且畢業后,工作經歷也同樣重要。” 韓芳認為,讀研和未來發展好并不能劃等號,社會各行各業具體情況不同,除了部分國企,大部分單位更注重學生的工作能力,而非學歷。是否考研,學生應綜合考量,理性選擇適合自己發展的道路。“我們學校的學生讀到大三時,會收到一份詳細的調查問卷,校方會據此了解學生的意愿和職業規劃,進行相應建議和輔導。”韓芳說,考研成功的學生,一般是目標明確、意志力較強、大學三年專業成績靠前一點,且對自己定位較準的學生。“考研是一個長期過程,并非幾月之功。考研路上并不擁擠,因為很多人半路就放棄了。” |
相關閱讀:
- [ 12-22]教育部提醒“誠信考研”:勿聽信輔導機構“保過”宣傳
- [ 12-13]2018年考研倒計時:研究生的頭銜還“值錢”嗎?
- [ 11-29]理性考研有助研究生教育去泡沫化
- [ 11-27]“棄考族”:為找工作考研還是放棄考研
- [ 11-07]明年考研報名今起現場確認 報考點不接受補報名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