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歐洲的“主心骨”,德國這一年有些“心不定”。 “如果要用一個關鍵詞概括2017年的德國,我會用‘選擇’一詞,”德國問題專家、上海外國語大學黨委書記姜鋒告訴新華社記者。 這是因為,2017年德國在內政和外交兩個領域同時面臨“選擇困難”。 內政方面,9月聯邦議會選舉之后,陷入“選而未擇,選不能擇”之難:雖然總理安格拉·默克爾的基民盟勝出為第一大黨,但該黨同巴伐利亞州姐妹黨基社盟組成的“聯盟黨”議席總和未超議會半數,不得不同其他黨聯合組閣。雖然這種情況近年并不鮮見,但這次出現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后近七十年來德國最“難產”的選后組閣。 上一屆政府的搭檔、第二大黨社會民主黨(社民黨)起初明確表示不入閣,只當反對黨;默克爾只能選擇與自由民主黨(自民黨)和綠黨談判組閣。未料談判各方立場分歧太大,自民黨宣布退出談判,第一次組閣努力破裂,要求重新選舉的呼聲一度高漲。默克爾也認為,如果無法實現聯合組閣,與其“聯盟黨”孤身支撐“少數派政府”、今后在議會中事事受掣肘,不如重新大選。 另一選項是再試組閣。排除立場過“左”的左翼黨和立場過“右”的德國選擇黨,默克爾只能轉向社民黨,猶豫不決的后者總算在各方勸說和內部權衡下同意進入組閣談判,第一輪“試探性談判”擬于1月初開始。 德國政界盡量避免用“政治危機”來形容當前困境,但也不得不承認德國政壇正處在前所未有的選擇痛苦之中。 國際方面,美國特朗普政府的對歐、對德政策也給德國帶來新難題。特朗普政府高舉“美國優先”旗幟重回貿易保守主義軌道,比如要求歐盟為北約提供防務保障交更多“份子錢”,指責德國對美國傾銷產品、批評默克爾移民政策、贊賞英國“脫歐”……這一切使近70年來在國際事務上習慣了美國領導的德國突然丟掉“坐標”。默克爾和德國副總理西格馬·加布里爾公開表示依賴美國的時代結束了,德國和歐洲以后必須“掌握自己的命運”,然而在紛繁多變的世界,獨立作出選擇十分艱難。加布里爾因此說,德國外交“進入了很不舒服的時代”。 姜鋒說,美國和德國為代表的歐洲對外政策趨向“收縮”,歐美整體實力相對縮減,國際社會對中國的經濟期望度上升,廣大發展中國家對中國有廣泛冀望,中國的制度吸引力增強,這是中國提升國際影響力的機遇所在。 然而,當前世界局勢變化也為中國帶來不少挑戰。出于對西方價值體系領導地位喪失的憂慮,歐美對外政策基調從“經濟競爭與合作”正逐步過渡到“制度競爭與對抗”,對華防范意識在累積;同時,全球經濟失衡和發展的綜合矛盾在美國“退出”過程中產生外溢效應,給中國帶來更加復雜的壓力。 |
相關閱讀:
- [ 12-22]國際足聯年終排名公布:德國第一 中國亞洲第六
- [ 12-22]德化陶藝村來了德國客人
- [ 12-22]試探性談判?德國組閣談判明年1月再啟動
- [ 12-21]德國專家認為“特朗普稅改”威脅德國投資就業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