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諾獎物理獎兩位得主講述: 發現引力波 一場四十年的“打賭” 從去年開始位居《科學》《自然》雜志年度十大科學發現榜首,到今年諾獎物理獎獲獎領域,被稱為“時空漣漪”的引力波由于證實了愛因斯坦百年前的預測,拓展了人類的科學知識邊界,成為當之無愧的“科學網紅”。 2017年諾獎物理學獎兩名得主,在引力波領域的“大神級”科學家雷納·韋斯(Rainer Weiss)、基普·索恩(Kip Thorne)更是在斯德哥爾摩諾獎頒獎后,家也沒回,就直接帶著諾獎獎牌和行李來到中國。 日前在北京,未來論壇舉辦的“理解未來”講座上,兩名平均年齡超過80歲的科學大咖,講述了他們人生40年與引力波不得不說的故事,以及對時空穿越、宇宙緣起的看法。 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王丹陽 “1604年,中國宋朝,那顆超新星爆發照亮了天空,沒人明白為什么所有中國人看到了,歐洲人卻沒看到。也許他們沒看,也許都喝醉了,誰知道吶。” 德裔2017諾獎物理學獎得主雷納·韋斯戴著圓形漸變花紋眼鏡,純白頭發,禿頂,不時冷幽默地從引力波雙中子星合并產生金子,補充超新星爆發可以產生重元素的科普故事。 優化探測器敏感度 85歲諾獎得主爬進真空管 85歲的雷納穿著米麻色oversize西裝外套,淺藍襯衫,黑長西褲、棕皮鞋、藍白色的襪子。這身穿著與他在諾獎官網上照片一模一樣,連手表都是同一塊。他就像從諾獎現場,時空穿越而來。 12月19日傍晚,北京師范大學,來聽講座的人提早2小時就在寒風中排起長隊,但只有幸運的100多人能進到現場。 令進入現場的觀眾敬佩的是,這位85歲的科學家,為了解決一些實際問題,現在還會親自爬到引力波探測系統LIGO(全稱為“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臺”)的管子里。 LIGO系統由兩個相距1865英里,且完全相同的探測器組成。每個探測器包含由兩個長度為4公里的真空管,布置成L形,科學家們通過真空管來發射激光束。每束激光到達真空管末端后,會被鏡面反射,并沿相反路線返回。 根據公式計算,如果被探測的引力波的波長是4公里,那么用激光測量所有波長的數據則是在4×10的負18次方的長度。 雷納·韋斯爬進長達4公里的真空管,正是要優化儀器敏感度。“這要比測量用的光波的波長要小得多,非常有挑戰。”他說。 |
相關閱讀:
- [ 12-19]諾獎得主點贊中國經濟新成就"印象深刻"
- [ 10-12]諾獎又尷尬了:本屆和平獎得主ICAN組織遭質疑
- [ 10-09]解讀諾貝爾經濟學獎:諾獎“最年輕”獎項有啥用?
- [ 10-02]2017諾獎生理學或醫學獎今公布 獎項花落誰家?
- [ 12-07]非洲首位諾獎得主因特朗普放棄美國綠卡 稱同情奧巴馬
- [ 11-25]鮑勃·迪倫將缺席諾獎頒獎儀式
- [ 10-30]鮑勃·迪倫終于打破沉默 稱想參加諾獎頒獎禮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