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2月27日電 特稿:傳承·創新·共享——2017中國文化自信閃耀世界 “一去二三里,煙村四五家。亭臺六七座,八九十枝花。”一首字正腔圓的中文詩朗誦讓美國小姑娘快樂·羅杰斯在網絡上迅速走紅。 她的父親、國際知名投資人吉姆·羅杰斯11月在亞洲金融科技發展會上自豪地展示自己的“投資成果”,“當你有了孩子以后,你應當讓他們學中文,因為中文將是他們余生最重要的語言……21世紀將屬于中國”。 古以文載道,今以文聚力。源遠流長的中華傳統文化不斷推陳出新,弘揚新時代精神,正以更自信的姿態,展現獨具魅力的東方智慧。 根植傳統 展自信之姿 “中國經濟的持續增長,以及中國在全球貿易和投資中的地位,使漢語成為現在和將來都非常重要的語言。”智利總統巴切萊特11月在圣托馬斯大學孔子學院成立10周年慶典上說。 漢語,是中華民族文化的載體;古今同脈,是中國文化自信的根基。 目前,全球已有146個國家和地區設立了525所孔子學院和1113個孔子課堂,各類學員累計達916萬人。 在美英等西方國家,越來越多的中小學開設漢語課程。美國國際教育委員會發布的普查報告顯示,近年在校學習漢語的美國中小學生人數出現“爆炸性增長”,漢語已成為美國中小學生的第四大外語。 在英國倫敦,歐洲首家中英雙語全日制小學韋德小學9月開學,這家以“浸入式”漢語教學為特色的小學按照英國基礎教育教學大綱要求,用中文教授數學、藝術、地理等學科。“家長深知中國在國際舞臺上正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會中文能讓孩子在未來更具優勢。”校長華萊士說。 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凝聚了千年智慧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跨越時空,超越國度,不斷吸引著世人追隨的腳步。 瑞士漢學家勝雅律在德文版新著《瑞士之“道”》中寫道,瑞士的治國之道與老子《道德經》中的思想理念有異曲同工之處,非常高興通過自己的研究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請進來”。 俄羅斯科學院遠東研究所政治研究和預測中心主任維諾格拉多夫說,中華文明歷史悠久,“在歷史發展的重要階段,在命運轉折關頭,中國總能消除威脅、保持國家統一。這種自信的基礎無疑就是中國文化”。 新意盎然 引八方喝彩 秋日的捷克首都布拉格,悠揚的古箏合奏曲《茉莉花》在老城廣場回蕩;曲終人散時,廣場另一頭又響起小提琴獨奏《我的祖國》;身穿民族服裝的中國少年隨著悠揚的樂曲翩翩起舞……此起彼伏的音樂和舞蹈快閃秀刮起絢麗的中國風。 以古人之規矩,開自己之生面。2017年中國文化與世界文化的交流中,形式和手段不斷創新,維度越來越廣,交流深度不斷增加。 中央民族樂團的琴瑟和鳴、紹興越劇和川劇變臉……沿海上絲綢之路首航的“盛世公主號”郵輪成為展示中國文化、講述中國故事的舞臺。“中國文化既古老,又充滿活力。”來自波多黎各的安東尼奧夫婦這樣描述觀演感受。 “梅派”京劇代表作《霸王別姬》9月赴美演出大獲成功。考慮到外國觀眾的口味和語言障礙,過去走出國門的多是“武戲”,而如今“文戲”同樣受歡迎。 2017年,中國影視業的國際影響力不斷增加,為中華文化的傳播開辟了新渠道。《大魚海棠》在第15屆布達佩斯國際動畫電影節斬獲最佳動畫長片獎;講述大熊貓、雪豹、金絲猴3個中國珍稀野生動物家庭成長與生命輪回故事的動物紀錄片《我們誕生在中國》,在北美上映一周,票房就突破1200萬美元,超過中國本土票房;口碑爆棚的網絡劇《白夜追兇》被美國著名視頻網站奈飛買下海外發行權,將在全球190多個國家和地區播出,成為中國首部在海外大范圍播出的網絡劇。 中國國家文化發展國際戰略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李嘉珊說,中國文化的海外傳播歷經“借船出海”和“造船出海”的過程,如今中國文化市場表現搶眼,吸引海外人士“揚帆向中國”。 塞爾維亞總統武契奇認為,中國在文化傳播方面非常成功,這表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文化自信模式行之有效。 和合理念 與世界共享 12月12日,白俄羅斯國家美術館,高達3米的孔子像和高達2.8米的老子像揭幕。這兩尊高高矗立的青銅雕像取自典故“孔子問道于老子”,生動表現了兩位文化先賢晤面的歷史瞬間。 9月底,烏克蘭首座孔子雕像在基輔國立語言大學落成。烏克蘭教育和科學部副部長格列巴說,孔子的理念是中國哲學的基礎,希望烏克蘭青年學生汲取孔子的智慧并運用于實踐。 重民本、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髓經過歷史的錘煉,煥發出不朽魅力。 中國春節從唐人街日益走進海外主流社會,其所蘊含的獨特內涵,以及它背后的中華文化精神,正逐漸為海外民眾所了解和認同。英國廣播公司今年圍繞春運、春節相親等中國人過年熱議的話題進行報道;奧地利OKTO電視臺首次直播中國春晚;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英國首相特雷莎·梅、南非總統祖馬等政要發表賀詞,向全球華人獻上新春祝福。 馬耳他總統普雷卡在參加春節慶祝活動時說:“我們分享彼此的文化和習俗,表明我們的社會更加多元化。” 文運與國運相牽,文脈同國脈相連。 英國著名歷史學家湯因比認為,中華文明將為未來世界轉型和21世紀人類社會“提供無盡的文化寶藏和思想資源”。 在第27屆阿布扎比國際書展中國主賓國活動中,《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等一批詮釋中國夢、中國模式和承載當代中國價值觀的優秀出版物集中亮相,吸引了大批阿拉伯讀者。 埃及出版人賽義德說,這些書從不同角度向國際社會闡釋了中國夢,讓世界讀者看到當代中國的發展成果。 以民為本的信念堅守,修齊治平的家國情懷,海納百川的文化氣度,讓當代中國人在自強不息和兼濟天下的實踐中不斷取得嶄新成就。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一帶一路”倡議……中國智慧為應對世界面臨的諸多挑戰提供新思路,為世界和平與發展注入新動力。 |
相關閱讀:
- [ 12-27]展示建陽深厚文化底蘊和獨特魅力建陽區對旅游重點項目建設情況開展調研
- [ 12-27]2017你為文化排了多久的隊?
- [ 12-27]三明四賢文化廊建設序時推進
- [ 12-27]閩西基層共學十九大:特色文化助推連城全域旅游發展
- [ 12-27]泉州工藝制品:互聯網+非遺+文化新路子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