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就任美國總統將滿一年,就其施政,美國國內“正反”評價涇渭分明。研判美國對外政策,新華社世界問題研究中心研究員王發恩以“任性”來形容。 “特朗普是個非典型政客,說話做事常常不按常理出牌。在美國的傳統政治精英即所謂‘建制派’眼里,特朗普像個‘另類’,”王發恩說。 這種“另類”表現也許源自特朗普的商人特質。他逢事強調“以結果為導向”,尤其在外交領域,特朗普希望看到顯而易見、立竿見影的“結果”。一旦“結果”滿足不了預期,就會直接反作用于雙邊關系。而他想要的“結果”,就是最大化地實現美國利益,即他上臺前高調表態、上臺后反復強調的“美國優先”原則。 王發恩說:“‘美國優先’是‘你輸我贏’,是‘零和博弈’。只要不符合‘美國利益’,協議說撕就撕。美國以往所謂的‘國際規則’‘負責任大國’等等都成為過去。” 特朗普上臺不到一年,美國先后退出《跨太平洋戰略經濟伙伴協定》(TPP)、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巴黎協定》、聯合國科教文組織以及聯合國主導的《移民問題全球契約》制訂進程,伊核協議面臨困境,連北美自貿區協議及多個雙邊經貿協議也存亡不定。12月初,特朗普又宣布美國承認耶路撒冷是以色列首都,并著手準備將美國駐以大使館從特拉維夫遷至耶路撒冷。此舉沖擊了國際社會對巴以問題的基本共識,招致國際輿論強烈反彈。 12月21日的聯合國大會表決通過譴責美國耶路撒冷政策的決議。表決前,總統特朗普和美國駐聯合國代表黑莉明確警告會員國“反對美國會失去援助”,這對一個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來說十分罕見。有媒體認為,美國的影響力在“衰減”:并不是說美國的硬實力下降,而是它作為世界“唯一超級大國”,從“道義”高地滑落。 “特朗普這一連串單邊舉動引發全球關注,傳統盟友也有很多怨言,”王發恩說,以上種種,凸顯了一年來美國對外政策的“任性”,使過去以美國價值觀為“標桿”構建基本規則秩序的西方世界無所適從,讓國際社會對美國未來走向有很大疑慮。 不過,王發恩指出,縱觀特朗普的行為軌跡,有一點是清晰和肯定的:那就是一切政策都服務于“美國優先”這一國家利益。這或許是判斷特朗普治下美國對外政策走向時,各類“不可測”因素中“可測”的關鍵線索。 |
相關閱讀:
- [ 12-27]特朗普發文 稱美兩黨最終將合作推出新醫保法案
- [ 12-25]FBI副局長也有過?特朗普火力全開推特猛批
- [ 12-25]美聯邦法官判決取消特朗普部分移民禁令 稱難民處境嚴峻
- [ 12-23]特朗普簽署30年來最大規模減稅法案
- [ 12-21]特朗普提名國務院負責東亞太事務的助理國務卿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