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神秘學:有人靈修之,有人說瞎掰(下) “科學是相信專家也會無知。”這句話,物理學界拿來嘲笑另類科學家,另類科學家用來抗議主流學界的擠壓,總歸誰也不服誰。 物理學家朱清時說,物理學與佛學殊途同歸,這引起了很多科學支持者的不滿。 科學家熱衷于神秘學,應該寬容嗎?科學界總歸是不待見。 理查德·費曼曾說過一句:“科學是相信專家也會無知。”這句話,物理學界拿來嘲笑另類科學家,另類科學家用來抗議主流學界的擠壓,總歸誰也不服誰。 物理諾獎得主搞靈學,理直氣壯 國外也有個朱清時,名氣更大,更挑釁主流——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布萊恩·約瑟夫森,超自然心靈能力研究者。1940年出生的他,少年得志發現了 “約瑟夫森效應”——就像幽靈穿墻,電流能通過兩塊超導體之間的薄絕緣層。33歲就拿了諾獎。 約瑟夫森馬上在劍橋大學凱文迪許實驗室獲得終身教席。沒想到,他放棄了主流的物理研究,一門心思鉆研“意識—物質統一性”。 約瑟夫森二十幾歲就喜歡研究超自然現象,如超感官知覺、心電感應等。他還相信量子力學與這些超自然現象有關聯,想要解決“身心統一”這個千古難題。按主流物理學界的標準,他就此劃入泥潭,跟靈學研究界混到一塊兒去了。很快,物理學界側目以視,他發論文哪兒也不收,還被預印本網站arXiv退稿。 據網上說朱清時是為了養生修習禪定。這與約瑟夫森的經歷有些相似。1971年,約瑟夫森偶然接觸了先驗冥想術(transcendental meditation)。當時,患失眠癥的約瑟夫森從收音機聽到先驗冥想術的講座,隨著指導放松精神,竟然不靠安眠藥睡著了,由此對禪定和東方修煉法門大感興趣。 近四十多年來,約瑟夫森教授孜孜不倦琢磨“心物聯系”,探討量子力學如何關聯意識,科學和東方神秘主義的關系,解釋通靈現象等等。敵軍圍困萬千重,他自巍然不動。英國紀念諾貝爾獎百周年的諾獎得主郵票系列,有約瑟夫森一張。郵票上寫:相信物理學將驗證心靈感應,英國超自然研究將領先世界。約瑟夫森自稱故意寫這句,氣一氣狹隘的主流物理學界。 2010年約瑟夫森來清華演講他的理論,還告訴在座聽眾“別輕信科學家”。他演講聲稱:宇宙大爆炸之前就有不依賴物質的生命,演化出了宇宙;量子力學中觀察者的作用,人腦超自然的能力都是這種原始形式的衍生。 量子世界想象圖 科學名人堂里有一群靈學大腕 大科學家愛好神秘學,這事兒古已有之。且不說最著名的牛頓沉迷煉金術(煉金術就是那個時代的靈修學,理論實踐兼備),從19世紀開始,科學活動最昌盛的英美,靈學也最活躍,頗具創新精神。 按照科學社會學者劉華杰的研究,近代唯靈論運動發源于1848年的美國;1882年心靈研究會在倫敦成立后,一批領頭的科學家試圖用心靈研究取代名聲不好的唯靈論,讓降神和神媒活動納入實驗科學軌道。 一群有識之士集合起來,試圖喚出彼岸世界的精魂。其中有美國實用主義哲學和心理學大家威廉·詹姆士,有1913年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得主,發現過敏反應的法國人查爾斯·里歇,還有跟達爾文共同提出進化論的阿爾弗雷德·華萊士。 拿華萊士來說,他是多年搜集自然證據和深思熟慮后提出了進化論,但又認為人類意識和精神文明的進化應該有超自然力量參與。他晚年一面召喚陰間亡靈,一面出版《達爾文主義》捍衛進化論。 寫入教科書的成就看起來很“科學”,但科學家本人往往不科學,這部分常語焉不詳。比如固執的約瑟夫森,他說“電流幽靈般穿越”就來自超自然現象的啟示。再比如牛頓,鬼迷心竅浪費時間在煉金術,后來研究卻顯示,煉金術跟他的自然哲學有內在聯系,牛頓從來嚴肅地一以視之。 心智研究,迷信和科學曾難解難分。發明腦電圖的漢斯·伯格,年輕時騎馬摔下來,差點被旁邊的車隊給碾死,他姐姐同時在幾百公里外突感不祥和焦慮,發來電報詢問。這事極大影響伯格。他由此相信心靈感應,并最終發明記錄腦電的方法,用于研究心靈感應。 1927年靈學重大轉折,領軍人物萊茵,以杜克大學為基地創立“超心理學”(parapsychology),從此海納百川。量子靈學就從屬于它。超心理學后來上電視,商業化,與政府合作,大行其道;CIA長期資助超心理學現象(就是中國所謂特異功能)的“星門計劃”,1995年才撤除。超心理學協會甚至在1969年以集體會員方式加入美國科學促進會。 科學超級大國美國也是靈學超級大國,神秘主義從未因科學昌盛失去活力,而是生機勃勃,在科學的土壤上發新芽。量子神秘學可謂是花園中的一朵奇葩。 他們想做實驗證明:心靈超能力存在! 愛因斯坦曾說,沒有哪個真正成功的理論是單靠思辨的。美國的靈學研究者想必也認同這句話。他們身體力行去證明自己正確。隨舉幾例: 有靈學網站讓訪問者隨便寫一些單詞,911事件后他們分析說,臨近911時文字的“恐怖主義指數”大幅下降,或許很多人感到災難惡兆,便積極地壓制了負面想法;另一個測試讓用戶從五張圖中選一張屏幕上即將顯示的圖, 911前,本該是20%的正確率降低到了1/2700,實驗者認為這也說明人們不自覺地壓制了預知能力。 還有一個爭議極大的“預知”研究。2010年,社會心理學家達里爾·貝姆實驗認為:人在記憶任務中,對任務結束后才接觸到的詞語印象更深。貝姆說這就是預知,或超認知(psi-cognition)現象的證據。貝姆的實驗看似周全,論文也寫得規范。但一些重復實驗并沒有支持這個結論。但貝姆仍堅信實驗結果。 1993年,心理醫生約翰·哈格林帶領4000人在美國華盛頓集體禪定,并預言禪定將讓華盛頓當年夏天的暴力犯罪率下降25%。哈格林一年后稱自己預言成功,并寫書說:發功的禪定者相當于整個社會的“洗衣機”。反對者則認為哈格林胡說,謀殺率其實上升了。 在許多旁觀者看來,量子神秘學叫做科學理論頗為勉強,因為它與被公認的科學不同,不能提供可重復的實驗操作指南;而及時貼上“偽科學”標簽是維護科學純潔性之必須。 無論如何,物理學家們如鯁在喉之時,使用科學概念的靈學,的確刺激和部分滿足了許多現代人的好奇心。喜好神秘或許是人性傾向(科學傳播者同樣利用它來招徠顧客),有哲學家干脆認為:神秘像真實、美好和善良一樣,是一種基礎價值,人們渴望神秘和超自然。這或許是靈學綿延不絕的基礎。 根據權威調查,如今六成美國成年人不同程度地相信:有些人有靈力或者超自然的力量。 本報記者 高 博 |
相關閱讀:
- [ 11-30]至少5城市明年要建5G網 形成密集城區連續覆蓋
- [ 11-22]兩名中國科學家獲頒法國科學院年度大獎
- [ 11-21]解更多難題:日本稱研發超高性能新型量子計算機
- [ 11-20]綜述:量子計算競爭面臨關鍵時刻
- [ 11-16]模擬高端實驗 量子計算機將在科研領域“大顯身手”
- [ 11-15]未雨綢繆 中國啟動“新型數據保護密碼算法研究”
- [ 11-15]量子通信再進步 量子信息實現500米光纖直接安全傳送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