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險回歸保障本質 萬能險過度發展治理、稅優健康險擴容、稅延養老保險啟動等是2017年以來人身險改革發展取得的突出成就。2017年5月12日,保監會下發了《關于規范人身保險公司產品開發設計行為的通知》,這份文件在保險業被稱為“134號文”,并于10月1日起正式實施。在“134號文”中,最為主要的一點是,“兩全保險產品、年金保險產品,首次生存保險金給付應在保單生效滿5年之后,且每年給付或部分領取比例不得超過已交保險費的20%。” “134號文”已經實施兩個月,市場上不少年金保險下架停售,不過近兩個月大型險企的保費仍然保持增長,新規影響有限。 新華人壽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萬峰表示,“134號文”在資金運用、客戶承保、產品設計等多方面提出了更加嚴格的監管標準,同時加大了違規處罰的力度。監管從嚴成為新常態,監管機構對壽險行業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引導行業回歸保險本源、服務實體經濟、防范金融風險。保監會“134號文”的出臺實施,從長遠的角度看,有利于新華保險乃至整個保險行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太平洋人壽董事長徐敬惠表示,壽險業務轉型雖已取得明顯成效,但轉型成果還不那么鞏固,需要居安思危,已在進行“二次轉型”,即以“大個險”為核心,以健康養老和資產管理為支撐的新格局。 2017年以來,人身險業回歸人身風險保障與長期儲蓄本源取得重大進展,產品結構、業務結構與出現明顯改善。從前三季度數據看,普通壽險業務規模保費占比49.38%,較2016年底上升13.18個百分點;萬能險18.37%,下降18.48個百分點。 此外,1-10月份,壽險公司未計入保險合同核算的保戶投資款和獨立賬戶本年新增交費5473.75億元,同比下降51.40%。這意味著,國內人身險產品的業務結構出現重大轉變。人身險糾正了個別保險公司萬能險快速發展帶來的業務結構嚴重失衡、資產負債嚴重錯配、規避監管制度漏洞等風險隱患,降低并避免個別激進經營風險上升為行業危機的可能性。 |
相關閱讀:
- [ 12-26]中國職工養老儲備充足度如何? 2017年剛“及格”
- [ 12-24]我國擬立法明確國家免費提供基本公共衛生服務
- [ 12-20]中保協:助力“老有所養”商業護理保險應發揮更大作用
- [ 12-18]泉州新建工程項目工傷保險全覆蓋
- [ 12-16]報告顯示:2017年中國職工養老儲備處于基礎水平
- [ 12-14]各種“異地辦” 提升幸福感
- [ 12-14]用數據跑路代替群眾跑腿 “異地辦” 提升幸福感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