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批新規1月起施行 “綠色稅法”為排污者帶上“緊箍” 新華社北京12月29日電(記者 丁小溪)首部專門體現“綠色稅制”的單行稅法落地施行,導游強迫游客消費等11項行為被明令禁止,網絡餐飲服務出臺新規捍衛你我“舌尖上的安全”……即將到來的1月,一批新規正式施行,為新的一年開啟新的法治征程。 環保稅開征 “綠色稅收”體系不斷完善 作為我國第一部專門體現“綠色稅制”、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單行稅法,環境保護稅法1月1日起正式施行。該法明確“直接向環境排放應稅污染物的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為納稅人,確定大氣污染物、水污染物、固體廢物和噪聲為應稅污染物。 法律規定,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建立稅務機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和其他相關單位分工協作工作機制,加強環境保護稅征收管理,保障稅款及時足額入庫。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和稅務機關應當建立涉稅信息共享平臺和工作配合機制。 法律明確,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應當將排污單位的排污許可、污染物排放數據、環境違法和受行政處罰情況等環境保護相關信息,定期交送稅務機關。稅務機關應當將納稅人的納稅申報、稅款入庫、減免稅額、欠繳稅款以及風險疑點等環境保護稅涉稅信息,定期交送環境保護主管部門。 導游不得擅自變更行程、強迫消費 根據1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導游管理辦法》,導游執業不得出現擅自變更行程、誘騙或強迫消費等違法違規行為。 辦法明確,導游在執業過程中不得有安排旅游者參觀或者參與涉及色情、賭博、毒品等違反我國法律法規和社會公德的項目或者活動;擅自變更旅游行程或者拒絕履行旅游合同;擅自安排購物活動或者另行付費旅游項目;以隱瞞事實、提供虛假情況等方式,誘騙旅游者違背自己的真實意愿,參加購物活動或者另行付費旅游項目;以毆打、棄置、限制活動自由、恐嚇、侮辱、咒罵等方式,強迫或者變相強迫旅游者參加購物活動、另行付費等消費項目;獲取購物場所、另行付費旅游項目等相關經營者以回扣、傭金、人頭費或者獎勵費等名義給予的不正當利益等11項行為。 同時,辦法對導游日常執業活動提出了具體要求,規定導游在執業過程中應當攜帶電子導游證、佩戴導游身份標識,并開啟導游執業相關應用軟件。旅游者有權要求導游展示電子導游證和導游身份標識。 加強外賣監管 捍衛“舌尖上的安全” 國家食藥監總局近日發布的《網絡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辦法》1月1日起施行。辦法規定入網餐飲服務提供者應當具有實體經營門店并依法取得食品經營許可證,不得超范圍經營。 辦法規定,網絡銷售的餐飲食品應當與實體店銷售的餐飲食品質量安全保持一致。縣級以上地方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查處的入網餐飲服務提供者有嚴重違法行為的,應當通知網絡餐飲服務第三方平臺提供者,要求其立即停止對入網餐飲服務提供者提供網絡交易平臺服務。 此外,網絡餐飲服務第三方平臺提供者需要履行建立食品安全相關制度、設置專門的食品安全管理機構、配備專職食品安全管理人員、審查登記并公示入網餐飲服務提供者的許可信息、如實記錄網絡訂餐的訂單信息、對入網餐飲服務提供者的經營行為進行抽查和監測等義務。 辦法還對送餐人員和送餐過程提出要求,規定送餐人員應當保持個人衛生,使用安全、無害的配送容器,保證配送過程食品不受污染。 遏制不正當競爭 經營者虛假宣傳將受嚴懲 新修訂的反不正當競爭法1月1日起施行。法律對虛假宣傳的具體內容進一步細化和明確,規定經營者不得通過組織虛假交易等方式,幫助其他經營者進行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商業宣傳。 法律明確,經營者不得對其商品的性能、功能、質量、銷售狀況、用戶評價、曾獲榮譽等作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商業宣傳,欺騙、誤導消費者。 根據法律,經營者違反本法第八條規定對其商品作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商業宣傳,或者通過組織虛假交易等方式幫助其他經營者進行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商業宣傳的,由監督檢查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處二十萬元以上一百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處一百萬元以上二百萬元以下的罰款,可以吊銷營業執照。 此外,經營者不得采用財物或者其他手段賄賂交易相對方的工作人員、受交易相對方委托辦理相關事務的單位或者個人以及利用職權或者影響力影響交易的單位或者個人,以謀取交易機會或者競爭優勢。 防治水污染 飲用水水源發生水污染事故應向社會公開 修改后的水污染防治法1月1日起落地施行。根據法律,飲用水水源發生水污染事故,或者發生其他可能影響飲用水安全的突發性事件,飲用水供水單位應當采取應急處理措施,向所在地市、縣級人民政府報告,并向社會公開。 法律規定,飲用水供水單位應當做好取水口和出水口的水質檢測工作。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應當至少每季度向社會公開一次飲用水安全狀況信息。 對超過重點水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指標或者未完成水環境質量改善目標的地區,省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應當會同有關部門約談該地區人民政府的主要負責人,并暫停審批新增重點水污染物排放總量的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文件。約談情況應當向社會公開。 此外,法律加大了對違法排污的處罰力度。若企業有未依法取得排污許可證排放水污染物、超過水污染物排放標準或者超過重點水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指標排放水污染物等行為,將被責令改正或者責令限制生產、停產整治,并面臨十萬元以上一百萬元以下的罰款,若情節嚴重,還可能被責令停業、關閉等。 規范執法 公安機關辦理經濟犯罪案件有規可循 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日前聯合修訂印發的關于公安機關辦理經濟犯罪案件的若干規定1月1日起施行。根據規定,公安機關立案后,應當采取調查性偵查措施,但是一般不得采取限制人身、財產權利的強制性措施。確有必要采取的,必須嚴格依照法律規定的條件和程序。嚴禁在沒有證據的情況下,查封、扣押、凍結涉案財物或者拘留、逮捕犯罪嫌疑人。 根據若干規定,在立案審查中,發現案件事實或者線索不明的,經公安機關辦案部門負責人批準,可以依照有關規定采取詢問、查詢、勘驗、鑒定和調取證據材料等不限制被調查對象人身、財產權利的措施。經審查,認為有犯罪事實,需要追究刑事責任的,經縣級以上公安機關負責人批準,予以立案。 若干規定還明確,公安機關決定采取強制措施時,應當考慮犯罪嫌疑人涉嫌犯罪情節的輕重程度、有無繼續犯罪和逃避或者妨礙偵查的可能性,使所適用的強制措施同犯罪的嚴重程度、犯罪嫌疑人的社會危險性相適應,依法慎用羈押性強制措施。采取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措施足以防止發生社會危險性的,不得適用羈押性強制措施。 |
相關閱讀:
- [ 12-28]煙葉稅法、船舶噸稅法明年施行 有哪些看點?
- [ 12-27]環保稅法明年1月1日起實施 明確環境保護稅為地方收入
- [ 12-26]開展環境保護稅培訓 為新稅法施行助力前行
- [ 11-29]漳州開展平安宣傳與稅法宣傳融合進社區
- [ 11-09]浦城地稅局舉辦稅法宣傳書法筆會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