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觀察】房產稅焦慮如何緩解? 本報記者 杜鑫 財政部部長肖捷2017年12月20日在《人民日報》發表的一篇題為《加快建立現代財政制度》的署名文章,由于提到房地產稅,便非常“巧合”地引發了外界對于房產稅的又一次討論。 微信朋友圈里,山雨欲來風滿樓。房產稅什么時候收、怎么收、收多少、對房價有何影響等公眾關心的話題,一些人講得有鼻子有眼,算得清清楚楚。 實際上,房地產稅和房產稅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房地產稅包括一切與房地產經濟有直接關系的稅。在我國,包括房地產業增值稅、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房產稅等。而房產稅專指以房屋為征稅對象,向產權所有人征收的一種財產稅。 也就是說,即便房地產稅立法完成,也不意味著房產稅就會開征。即便房產稅開征,也不意味著征收范圍會包括個人房屋,目前的房產稅多向經營性房產征收。 不少業內人士也認為房產稅短期內不會大范圍開征。安居客房產研究院首席分析師張波表示,近期公眾過于關注房產稅完全沒必要,至少在可以預見的3年內,房產稅不會全面落地,更不會對買房形成直接影響。 但是,近年來,公眾對于房產稅,已是草木皆兵的狀態。只要與房產稅有關的一點風吹草動,都會帶來一輪熱議,每年都會有幾波熱炒。 有評論指出,房產稅討論的背后隱藏著部分公眾的焦慮情緒,這部分人大多是有房者,他們擔心房產稅形成新的稅收負擔,同時造成財富流失。 其實,焦慮的不僅是有房者。沒有房的人同樣焦慮:期待房產稅能重擊房價,卻又不知何時能等來,不知效果能否如期望般立竿見影。 之所以會出現上述情況,部分媒體難逃其咎,過分炒作無疑會加重公眾的焦慮感。針對一些媒體熱炒的房產稅出臺將打擊房價,張波認為,房地產稅立法的目的并不是降房價,而是改變現有稅制重流轉、輕保有的現狀,達到優化房地產稅制效果。 房產稅焦慮的病根還是在于人們對于未來的不確定性、不安全感。有學者開出了方子,中國財稅法學研究會會長劉劍文表示,緩解大眾的“稅焦慮”,要從整體上加快全面落實稅收法定原則。稅收法定意味著,要更強調科學性、民主性和可操作性。這種法定給整個社會以安全感,不會今天出來一個消息,明天就出臺實施了。也有學者撰文指出,對于這樣極其復雜的立法項目,最有效的方式是推進科學立法、民主立法,向廣大人民群眾征求意見和建議。 按照肖捷文章的提法,2020年,人們的房產稅焦慮有望隨著稅收法定原則改革任務的落實,而得到緩解。 需要指出的是,并不是所有人都有這種焦慮。一位擁有多套房產的業主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就顯得比較淡定:如果房產稅真來了,就當是每年少收一個月的租金。 |
相關閱讀:
- [ 08-03]專家建議對一線和部分二線熱點城市試點房產稅
- [ 05-12]4月份中國財政收入16784億元 房產稅同比增26.2%
- [ 07-26]用房產稅倒逼土地制度加快改革
- [ 03-16]財政部:1-2月全國公共預算收入27385億元 同比增6.3%
- [ 03-09]養老機構自用房產、土地將暫免房產稅土地使用稅
- [ 03-09]財政部:養老機構自用房產暫免房產稅
- [ 12-15]社科院專家估算全國房產稅收入共計1.6萬億元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