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科學家研發出一種可以讀懂人腦的人工智能技術,通過分析大腦活動,描繪出人們看見或正想象的圖像。 京都大學科學家神谷之康的實驗室召集3名志愿者,在他們看圖的同時給他們的大腦做核磁共振,然后把核磁共振圖像交給人工智能系統分析。通過分析志愿者大腦活動,這套人工智能系統不但一個像素一個像素還原了他們看到的貓頭鷹、飛機、玻璃窗、紅色郵筒等圖像,還還原了志愿者想象的方形、十字架、金魚、天鵝、豹子、保齡球等基本圖像。 盡管人工智能系統還原的圖像仍有些模糊且成像質量因人而異,研究人員相信,他們的實驗可能打開了探視人們“內心的獨特窗口”,用大腦掃描圖像翻譯人們的想象。相關研究結果發表于美國生命科學領域預印本網站BioRxiv。科學家希望,這一技術進一步完善后可用于為人們的白日夢“錄像”,或用于幫助植物人與他人交流。(袁原)【新華社微特稿】 |
相關閱讀:
- [ 12-19]英媒:人工智能正在取代初級律師
- [ 12-05]人工智能玩具或侵犯兒童隱私?安全性遭多國質疑
- [ 11-22]人工智能中美PK:海量用戶是中國獨特優勢
- [ 11-09]霍金稱人工智能或成為人類歷史上最糟糕事件
- [ 11-10]下一場科技競賽將聚焦人工智能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