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月4日電題:改革就得“逢山開路”——品讀習近平主席2018年新年賀詞之四 辛識平 2018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逢山開路,遇水架橋,將改革進行到底”。習近平主席在2018年新年賀詞中的鏗鏘宣示,表達堅定的改革決心,吹響了新一年的改革集結號。 走過40年的風風雨雨,中國的改革開放事業可謂踏遍千山萬水、歷經千難萬險。回望處,改革開放的蜿蜒小徑漸成康莊大道,成為中國發展進步和實現中國夢的“必由之路”,把13億多中國人帶進了新時代。這部仍然在書寫的歷史,總是給人以啟示與力量。 “逢山開路,遇水架橋”是一種闖關奪隘的改革勇氣。1978年冬,安徽鳳陽小崗村村民冒著風險按下了“大包干”紅手印,拉開農村改革序幕。 山高人為峰,路遠腳更長。改革向前進,正如鄧小平同志所說,“沒有一點闖的精神,沒有一點‘冒’的精神,沒有一股氣呀、勁呀,就走不出一條好路,走不出一條新路”。 今天,改革進入滾石上山、爬坡過坎的攻堅期,面臨啃硬骨頭、涉險灘的深水區。時代變了,精神永恒。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上,敢闖敢試的勇氣不可少,敢為人先的銳氣不可少。改革是前無古人的事業,沒有現成經驗可學,我們永遠需要“逢山開路,遇水架橋”那么一股子精氣神。 改革需要方法,更需要謀略。既加強頂層設計,又鼓勵基層探索,連通上與下;既敢于創新突破,又講究于法有據,兼顧破與立;既學會“彈鋼琴”,又善于牽住“牛鼻子”,抓重點帶全盤。打通思想之路,架起實踐之橋,夯實制度之基,改革就會不斷呈現全面發力、多點突破、縱深推進的生動局面。 “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上世紀80年代初,這句誕生于深圳蛇口工業區的口號,令多少人聞之熱血沸騰。從廣大農村包產到戶到幾億農民外出打工,從鄉鎮企業異軍突起到中國制造走向世界,從設立經濟特區到設立雄安新區,改革開放重塑著中國的發展版圖,深刻改變了一代代人的命運,鋪筑著通往未來的道路。 2018,中國的改革故事仍在繼續,新的改革篇章需要你我共同書寫。 |
相關閱讀:
- [ 01-04]辛識平:解決好百姓煩心事
- [ 01-03]辛識平:為普通人的奮斗點贊——品讀習近平主席2018年新年賀詞之二
- [ 12-22]辛識平:高質量發展,連著你我幸福
- [ 12-03]辛識平:習近平為世界定義光明未來
- [ 11-12]辛識平:元首外交開啟中美關系新時代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