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信息保護立法或將迎來“加速度”
2018-01-09 13:47:20? ?來源:法制日報 責任編輯:陳瑋 陳瑋 |
分享到:
|
個人信息保護立法或將迎來“加速度” 用戶在初次查看2017支付寶年賬單時,首頁有一個勾選了“我同意《芝麻服務協議》”的默認選項,而且字體很小,很容易被用戶忽略。 我國缺乏個人信息保護的統一法律。到目前為止,不僅缺少有關個人信息保護統一的專項立法,而且保護個人信息的立法規定分散、不全面,沒有形成獨立、統一的原則、目標和措施,難以為個人信息保護提供切實有效的法律保障。 □ 本報記者 蒲曉磊 1月3日,支付寶發布了年度賬單。很快,微信朋友圈就被支付寶年度賬單刷屏了。與刷屏速度同樣快的,還有支付寶隨后發出的道歉信。 用戶在初次查看2017支付寶年賬單時,首頁有一個勾選了“我同意《芝麻服務協議》”的默認選項,而且字體很小,很容易被用戶忽略。 支付寶的這一設計,引起了用戶對個人隱私數據被利用的質疑。對此,芝麻信用于1月3日深夜在官方微博上道歉,并調整了頁面,取消了默認勾選。 與支付寶同樣陷入輿論漩渦的,還有百度。 1月5日,江蘇省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在官網發布消息稱,針對北京百度網訊科技有限公司涉嫌違法獲取消費者個人信息等相關問題,江蘇省消保委于2017年12月11日提起消費民事公益訴訟。2018年1月2日,南京市中級人民法院已正式立案。 專家認為,支付寶與百度因為用戶隱私問題而陷入輿論漩渦,凸顯出社會對個人信息保護工作嚴峻形勢的憂慮。 “人們越來越重視對個人信息的保護,此類問題很容易觸發用戶的神經。在這樣的環境下,擁有大量用戶的支付寶和百度,因為自身疏忽而牽扯到用戶個人信息,自然會成為輿論焦點。”北京華訊律師事務所主任張韜近日在接受《法制日報》記者采訪時說。 中國政法大學傳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認為,我國應加快個人信息保護法立法進程,對哪些個人信息可以使用、網絡服務提供者有哪些義務、網絡隱私侵權如何認定等作出明確規定。“據我了解,個人信息保護法已進入立法程序。” 支付寶被質疑靠默認勾選套取用戶信息 1月3日,支付寶推出了2017支付寶年賬單,對用戶年度消費情況作出了統計。 但賬單發布不久,就有用戶對隱私數據提出質疑。 1月3日下午1點左右,岳成律師事務所合伙人岳屾山發布微博稱,支付寶年度賬單的查看和《芝麻服務協議》沒有關聯性,用戶選擇取消同意,依然能夠看到年度賬單。但如果用戶沒注意到,就會直接同意這個協議,允許支付寶收集用戶信息包括在第三方保存的信息。 岳屾山認為,支付寶此舉已違反了相關法律規定: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消費者有選擇權,而不是商家替消費者選擇;根據《互聯網交易管理辦法》的規定,經營者應當采用顯著的方式提請消費者注意與消費者有重大利害關系的條款。同時對于信息收集,該規定要求經營者需要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圍,并經被收集者同意。 1月3日晚上11點半左右,芝麻信用向公眾致歉,稱本來是希望充分尊重用戶的知情權,讓用戶知道,只有在自己同意的情況下,支付寶年度賬單才可以展示其信用免押內容,初衷沒錯,但方式愚蠢至極。 張韜指出,個人信息被泄露或者被濫用,會對個人造成重大的影響和不便,會干擾個人的工作、學習和生活,因此用戶對個人信息的授權和二次利用等方面都會有一些防范心理。 “用戶在使用相關功能的時候,其使用的目的和主要關注點,僅僅在于自己的年度賬單以及在朋友圈或其他社交媒體上進行分享等,一般很難去想到默認同意以及后面的相關授權等。支付寶此次默認用戶同意服務協議的行為,是出乎用戶意料的,所以引起用戶反感。”張韜分析。 但在浙江京衡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李迎春看來,支付寶年度賬單中的問題,不僅僅是“默認勾選”這一處。 “在支付寶的年度賬單中,用戶出行時選擇的方式、最常去的消費場所等細節都被完整呈現出來,而這些信息的展示,并沒有得到用戶同意,也沒有經過用戶核實。可以說,支付寶對個人信息的保護并沒有達到人們的預期。”李迎春對記者說。 |
相關閱讀:
- [ 01-09]加大個人信息保護力度刻不容緩
- [ 01-08]APP過度索取消費者權限 個人信息保護面臨三挑戰
- [ 01-06]楊綺:加強快遞管理 保護個人信息
- [ 12-26]加強個人信息保護 堅決避免實名登記事項過濫問題
- [ 12-21]我國將著力解決網上虛假信息詐騙、倒賣個人信息等突出問題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