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度中國律師行業最受關注事件
1、全國律師行業黨委成立
根據中共中央辦公廳《關于加強社會組織黨的建設工作的意見(試行)》,報經中共中央組織部同意,司法部黨組于2017年10月26日決定成立中國共產黨全國律師行業委員會,簡稱“全國律師行業黨委”,負責指導全國律師行業黨的建設工作。全國律師行業黨委第一次會議研究通過《關于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通知》。
【入選理由】深刻領會和準確把握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成立全國律師行業黨委,是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的一項重要舉措。
2、律師制度改革取得實質進展
2017年2月,司法部會同10個中央部門和全國律協召開律師工作聯席會議,研究解決保障律師執業權利工作存在的普遍性、政策性問題。4月14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國家安全部、司法部和全國律協聯合印發了《關于建立健全維護律師執業權利快速聯動處置機制的通知》,各部門上下聯動、齊抓共管、合力保障律師維權工作格局成效顯現。4月26日,司法部以“保障律師執業權利”為主題召開首次新聞發布會。12月15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表《中國人權法治化保障的新進展》白皮書,呈現了我國律師協會兩個中心全覆蓋成果。律師違法違規行為處理同時提速,并公開披露律師事務所和律師違法違規懲戒信息。
【入選理由】維權與懲戒兩手抓,兩手都要硬,在旗幟鮮明地維護律師合法執業權益的同時,也堅定不移地加強律師行業懲戒工作。
3、刑辯律師與司法部部長面對面
2017年8月28日,司法部部長張軍、副部長熊選國分別出席了全國律協刑事辯護與律師制度改革專題研討班并授課。當晚,張軍部長再次登門,與68名學員面對面交流,23名律師學員先后提問,張軍部長一一解答。司法部部長與律師面對面不設禁區,把問題攤開來談,談深談透談徹底,以最大誠意最大共識最大公約數凝聚最大多數人心的開放態度,以及對律師工作的新理念新思路,獲廣泛點贊。為保障和指導律師在參與刑事訴訟活動時依法履行職責,9月,全國律協制定印發了《律師辦理刑事案件規范》。
【入選理由】68名刑辯律師首次與司法部部長面對面,讓律師們真真切切感受到了部長“會與律師做好朋友”的真情和厚愛。
4、讓律師協會“挺”在前面
截至2017年3月24日,全國律協及各省(區、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律師協會均成立了維護律師執業權利中心和投訴受理查處中心。5月19日,設區的市律師協會“兩個中心”建設實現了全覆蓋。4月起,全國律協每月例行發布律師協會維權懲戒工作通報及維權懲戒典型案例。截至11月底,全國律協維權中心共收到維權申請72起,各地律協維權中心累計受理維權申請335件,其中成功解決142件,正在處理193件;全國律協投訴中心接待投訴219起,各地律協投訴中心接待投訴5266件,立案1822件,作出處分決定224件。就律師隊伍建設、律師權益保障和違紀懲戒問題,司法部部長張軍要求讓律師協會“挺”在前面。
【入選理由】嚴管厚愛,真正讓律師從心里愛戴、信任、可依靠、有溫暖,律師協會職能定位明晰化。
5、8省市試點刑案辯護全覆蓋
2017年10月11日,司法部發布了與最高人民法院聯合出臺的《關于開展刑事案件律師辯護全覆蓋試點工作的辦法》(以下簡稱《辦法》)。《辦法》規定,律師刑事辯護全覆蓋工作在北京、上海、浙江、安徽、河南、廣東、四川、陜西8個省(直轄市)試點,試點省(直轄市)可以在全省(直轄市)或者選擇部分地區開展試點工作。《辦法》自發布之日起試行一年。此外,“兩高三部”8月聯合印發了《關于開展法律援助值班律師工作的意見》,司法部12月印發了《律師會見監獄在押罪犯規定》。
【入選理由】謀創新之舉,求破題之策,試點工作是推進司法改革的一項重大舉措,是深化律師制度改革的實際步驟,也是我國人權司法保障的重大進步。
6、11省市開展律師調解試點
2017年10月16日,司法部發布了與最高人民法院聯合出臺的《關于開展律師調解試點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規定,試點工作在北京等11個省(直轄市)進行,試點省(直轄市)可以在全省(直轄市)或者選擇部分地區開展試點工作。律師調解是指律師、依法成立的律師調解工作室或者律師調解中心作為中立第三方主持調解,協助糾紛各方當事人通過自愿協商達成協議解決爭議的活動。11月,司法部與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共同部署律師參與城管執法工作。
【入選理由】從訴訟代理人到職業調解人,中國律師又添新角色,律師制度改革不斷釋放政策紅利。
7、律師成為公共法律服務主體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律師成為提供公共法律服務的重要力量。廣大律師積極響應司法部號召,克服種種困難,赴無律師縣開展法律援助和法律服務工作,實現了律師法律服務縣域的全覆蓋。截至2017年10月,中央專項彩票公益金法律援助項目中,全國已成立39家法律援助專門機構,律師通過提供法律咨詢、普法培訓、實證研究、立法建議等多種方式,辦結案件2948件,為受援人取得利益1.27億元。“一村(居)一法律顧問”工作為基層人民群眾提供了大量的法律服務,在服務群眾、化解基層矛盾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北京等10余省(區、市)實現了村居法律顧問的全覆蓋,其他省(區、市)也建立完善了省級開展村居法律顧問工作相關制度。
【入選理由】推進覆蓋城鄉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服務保障和改善民生,維護人民群眾合法權益,律師專業優勢和職能優勢得到充分發揮。
8、服務“一帶一路”獲階段成果
2017年6月24日,全國律協發布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法律環境國別報告》,涵蓋沿線43個國家的投資法律環境報告;成立“一帶一路”跨境律師人才庫,納入143家中外律師事務所及205名中外律師;與印度等國律師協會簽署法律服務合作備忘錄,14個沿線國家律師與中國律師共建共享。涉外律師積極參與組建“一帶一路”國際律師聯合會,北京、廣西、寧夏、新疆等地律師推動構建“一帶一路”法律服務平臺,我國駐俄羅斯大使館領事部首簽中國律所擔任法律顧問,律師依托“一帶一路”國際商事調解中心探索創新“一帶一路”國際商事調解途徑并獲成效。
【入選理由】乘勢而上,順勢而為,推動“一帶一路”建設行穩致遠,打通律師法律服務走廊正處加速發展期。
9、律師專業評價機制試水
2017年3月30日,司法部印發了《關于建立律師專業水平評價體系和評定機制的試點方案》,在4省(區、市)開展律師專業水平評價試點。該試點工作旨在建立律師專業水平評價體系和評定機制,通過科學、客觀、公正地評價律師專業水平,引導廣大律師進一步提高思想政治素質、專業服務能力和職業道德水平,更好地滿足社會法律服務需求。
【入選理由】鍛造匠人精神,成就專業品質,律師隊伍向精耕細作方向邁進。
10、擴大對港澳臺律師服務業的開放
2017年10月16日,42名港澳律師獲“合伙聯營所港澳律師工作證”,截至10月,廣州、深圳、珠海三地已獲批設立了11家粵港(澳)合伙聯營律師事務所。11月1日,《司法部關于修改〈取得國家法律職業資格的臺灣居民在大陸從事律師職業管理辦法〉的決定》實施,臺灣律師在大陸執業代理案件范圍擴大至五大類237項。
【入選理由】實施內地對港澳臺法律服務領域開放政策獲成效,內地與港澳臺法律服務業的深度融合成必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