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貧困成扶貧最硬骨頭:我是窮人我怕誰? 隨著脫貧工作進入深水區和關鍵期,一些深層次矛盾和問題逐漸暴露。半月談記者在湖北、貴州、吉林、山西等地走訪時發現,部分地區貧困戶中存在較為突出的“等靠要”思想,不配合脫貧甚至抗拒脫貧的現象難以根除。“精神貧困”正成為脫貧攻堅路上難過的坎、難爬的坡。 “坐在門口曬太陽,等著政府送小康” 坐等扶貧干部主動上門、靠著底線政策苦捱、別人有的待遇一樣不能少……基層扶貧干部告訴記者,少數自身具備脫貧條件卻拒不主動脫貧的人令基層扶貧工作“傷透腦筋”。 “坐在門口曬太陽,等著政府送小康”的現象并不鮮見。“村里有兩個年輕單身漢,并沒有喪失勞動能力,卻連自己的茶園都荒著,基本不搞生產,得一天過一天,坐等當五保戶。我們曾多次前去做工作,可他們就是不行動。”湖北省鶴峰縣一位駐村工作隊隊長說,有些貧困戶產生了“日子過不下去有國家兜底”的心態。 “有個貧困戶,40多歲,身體健康,因為好吃懶做,老婆跑了。以前還種點地養活自己,現在家里的七八畝旱地干脆不種了,等著救濟。我們上午9點去他家,還沒有起床。”山西省一名扶貧干部說,一些貧困戶以前就懶散饞,不愿意勞動,現在一沒有生活來源就去找政府,給基層扶貧工作帶來“破窗效應”,其他貧困戶甚至受到這些“懶漢”的影響。 鄂西山區一位退休的縣委書記說,在精準扶貧過程中,有少數老百姓出現了這樣的心態:“我是窮人我怕誰!”“我是小老百姓我怕誰!”少數貧困戶對上門幫扶的干部很麻木,認為脫貧是干部們的事,與自己無關。 記者走訪了解到,在目前的貧困人口中,除了一部分確因身體等原因無法自己脫貧之外,有相當一部分貧困戶屬于主觀上缺乏脫貧動力的“精神貧困”,把貧困歸咎于外因,一味“等靠要”。這種現象在短時間內難以扭轉。 “一些地區甚至還形成一種文化,認為犧牲休閑時間去獲得收入是很傻的事情,打打麻將、喝喝小酒的日子才是好日子。如果政府給他們扶貧救助,他們就正好借機減少勞動,扶貧變成了‘養懶漢’。”華中科技大學中國鄉村治理研究中心主任賀雪峰說。 |
相關閱讀:
- [ 01-10]福海文教基金會資助貧困大學生金額提至每年五千
- [ 01-06]【領航新征程】脫貧攻堅戰 要打贏還要打好
- [ 01-04]找準聚焦發力點 確保脫貧質量——打好三大攻堅戰系列綜述之二
- [ 01-03]向著小康沖刺——江西脫貧攻堅“百日行動”掃描
- [ 12-31]攻堅力:脫貧結碩果 萬眾奔小康
- [ 12-29]2018年貧困僑財政救助資金下達 每人每年1200元
- [ 12-24]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強貧困村駐村工作隊選派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