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高校的成功可以成為各國學習的榜樣——訪“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主編費爾·巴蒂 新華網倫敦1月11日電(記者潘治)“中國無疑是近幾年來在‘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中表現最優異的國家之一,中國的成就不局限于知名大學中,其他大學也有很大的進步,”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主編費爾·巴蒂近日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說,“中國大學的成功可以成為各個國家學習的榜樣。” “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創立于2004年,是目前全球公認的最為權威的榜單之一。該榜單通過大學的核心職責、教學、研究、知識轉化和國際化水平來評價研究型大學的表現。“我們使用13個精心挑選的指標提供最全面和平衡的比較,每一個指標都對最后結果有著深遠影響。其中我們給學術研究最多的權重,我們發布的分析結果是基于對6300萬的引用和超過1200萬學術出版物的統計之上的,這對于各個大學的學術研究在超過330個學科和領域的影響做了非常豐富的洞察,”巴蒂說,“我們的榜單被學生及他們的家庭、學術界、大學領導層和全世界各國政府所認可。” 在2018年的榜單中,中國最為知名的兩所大學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首次同時闖入世界前30,而且其他幾所主要大學的表現也大幅提升。“3年前,僅有2所中國大陸高校進入世界前200,現在則有7所,還包括復旦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南京大學、浙江大學和上海交通大學。”巴蒂說,“總體而言,超過60所中國大學進入了泰晤士高等教育大學排名前1000。” “中國大學的成功可以成為各個國家學習的榜樣,它代表了大學可以在擁有強勁的投資、政府引導、好的領導力,以及改革與現代化的意愿條件下,在相對較短的時間里躋身世界知名大學的行列。”巴蒂分析說,“對教學資源的投入成為了中國高等教育成功的關鍵,把資金投放在設施建設上,這些設施是一流大學教學與研究的必要條件,這些投入也能吸引和留住知名學者和研究人員。對人才的培養也是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此外,把在國外工作過的中國學者吸引回中國,給他們自由和資源去發展,并且培養年輕的中國學者,依靠他們在海外獲得的經驗和專長,也成為了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 巴蒂說,“中國大學的崛起,以及越來越多的中西方教育研究領域的交流促成了雙向人才交流,并且具有無限可能性。教育領域不是零和博弈,通過知識創新、提升研究質量和創新,在全球范圍內更開放地分享知識,不論這些知識是來自于中國、美國或者世界上其他國家,都將對人類社會做出貢獻。東方可以從西方學習到最優秀的實踐和創新,但是當今越來越多的西方國家想學習東方的知識,這有益于全世界。” 歷經十余年的發展,在“世界大學排名”之外,泰晤士高等教育機構已經發展出“泰晤士大學聲譽排名”、“世界年輕大學排名”、“泰晤士亞洲大學排名”、“金磚國家與新興經濟體大學排名”等一系列榜單,以及“泰晤士世界學術峰會”等衍生產品和服務。巴蒂以亞洲大學排名為例介紹說:“這一亞洲排名采用了和世界排名相似的方法,但對一些具體指標進行了調整,例如我們給了‘知識轉移’這個指標更多的權重,因為該指標對于亞洲大學推進知識經濟和國家建設來說具有重要的意義。” “這些排名中重要的不僅僅是順序,還有比整體排名和分數更豐富的信息。”巴蒂說,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中國學生前往海外留學,相關排名就有一些有益的參考作用。“當學生們選擇留學的高校時,我們將會為他們提供方方面面的信息。比如,我能否成為優秀的教學環境中的一員?我能否擁有好的資源?接觸到輔導員?我的老師們是否是該領域中的知名專家學者?我的大學是否和商業以及各個行業有良好的聯系?我是否在國際化的壞境中學習?借助排名背后的信息我們可以解答這些問題,同時我們還提供包括大學的介紹、地圖以及諸如學生數量和師資學生比率等數據。” 2月5日至7日,第三屆“泰晤士高等教育亞洲大學峰會”將由南方科技大學承辦在深圳舉行,會議上將發布“2018年泰晤士亞洲大學排名”。談及此次會議,巴蒂認為這將是一次東西方高等教育交流的良好契機。 “教育對于中國的發展來說至關重要。中國的知名大學在幫助中國從勞動密集型經濟升級到知識經濟上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談及為何選擇在深圳舉辦此次會議,巴蒂說,“深圳的發展就是最佳的詮釋——堅定不移地創新和開放推動著技術創新和升級,同時國際化大學也起到關鍵作用。這一切見證了深圳在短短幾十年間成長為世界上最偉大的城市之一。” |
相關閱讀:
- [ 02-13]港媒:落后于人!中國高校為何在爭取募捐方面不積極
- [ 06-12]亞洲百強大學中國高校“贏”日本 日本網民不高興
- [ 03-26]外媒炒作“中國高校配合網軍” 對華敵意是禍根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