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賀州市平桂區盤谷村:種好脫貧茶 走上致富路
2018-01-15 19:18:00? ?來源:人民網-廣西頻道 原創稿 責任編輯:孫勁貞 我來說兩句 |
盤谷村讓茶葉真正成為村民增收致富的綠色銀行 被群山包圍的廣西賀州市平桂區鵝塘鎮盤谷村,過去可謂一窮二百,山多地少,村里沒資源沒產業,連條像樣的路都沒有。村民要生活就得靠外出務工,是個典型的“空殼村”。 如今的盤谷村填“實”了。巍巍群峰滿眼綠,遍地綠茶溢馨香,望著滿山綠油油的茶園,老支書黃土新感嘆:“如果當初不搞茶葉,不發展村集體經濟,脫貧就難咯!” 過去四年時間,盤谷村黨支部聚民心、集民智,帶動本村群眾種植茶葉1260多畝,建成面積約110畝的村集體茶園。2017年茶葉年總產值52萬元,其中村集體年收入6.3萬元,全村人均年收入連跳升至8000元,茶產業正逐漸成為幫助當地村民脫貧致富的支柱產業。 支部引領黨員帶動 找準集體經濟脫殼點 盤古村的村干部一直犯愁,愁什么? “當務之急和長久之計,是要找準一項適合本村發展的脫貧產業。”為此,村里大會小會開了十多次,每次都不了了之。時任村黨支部書記的黃土新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2013年9月,一次飯后,妻子遞過一杯茶,“點”通了黃土新?!皩ε?!村民一直都愛自己種茶喝,我們村又處高山地區,生態好,土地又是弱酸性,種出來的茶葉肯定受市場歡迎?!编止局狞S土新馬上跑出屋外,把想法告訴派駐到本村的第一書記盧藝,兩人一拍即合。 說干就干。一方面,盧藝與上級有關部門做好項目對接,邀請茶葉種植專家到盤谷村進行考察,形成茶葉發展可行性報告,爭取項目落地。另一方面,黃土新帶領黨員干部,挨家挨戶走訪調查,聽取搜集村民的建議。 可萬事開頭難。 “種了后賣給誰啊?” “現在留在村里的都是老人,干得了嗎?” “村委連塊集體用地都沒有,怎么種?” 村民不了解、不支持、缺資金、缺技術,連番發問把一幫村干難住了。 不氣餒。盧藝和黃土新組織召開村黨員會議、村民小組會議,宣傳上級對茶葉種植的幫扶政策,幫助群眾算好經濟賬。哪些林木提前砍伐、哪些農作物改種茶葉產值會更高、收益會更快。 隨后,村委組織黨員干部、經濟能人和部分村民到茶產業發展較好的周邊地區考察學習,使大家開眼界。 就在村民猶豫之時,黃土新和幾名黨員帶頭與村委簽訂種植承諾書,通過黨員示范種給村民看,打消村民“不敢種”的疑慮。同時,村委挑選思想覺悟高、服務意識強、懂茶葉種植的黨員組成技術服務隊,到農戶茶園進行指導,解決茶農“不會種”的難題。 2013年12月20日,借助賀州市實施村級集體經濟“擴源增收”工程,鼓勵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的“東風”,通過土地整合,盤谷村順利拿下“集體經濟茶園”項目,占地110畝的盤谷村集體經濟茶園正式成立。 茶葉通過萎凋、壓扁、脫毛、拋光、提香一系列制作工序,便形成上市產品 抱團經營保品質 合作社撐起致富保護傘 上百畝的茶園如何管理?盤谷村的答案還是靠黨員。 村支部商議決定,實行黨員包片責任制,統一將茶園分包到黨員頭上,確保茶苗栽種一棵、成熟一棵、收益一棵。在黨員示范帶動下,當地村民參與茶葉種植的熱情不斷高漲,短短一年時間,全村有72戶農戶參與到茶葉種植中。 可隨著種植戶增多,問題也隨之暴露出來。茶葉質量參差不齊;農戶分散經營無法形成產業規模;一些茶農增產不增收。 咋辦? “我們需要一個專業組織,把茶農組織起來,進行專業化的生產和經營?!痹诖妩h員會議上,黃土新和大伙說。 思路決定出路。盤谷村積極響應上級提出的“合作社 ”的扶貧模式,成立了集茶葉種植、加工和銷售于一體的農業合作社——賀州市綠谷種植專業合作社。合作社一成立,黨員率先入社,推廣標準化種植和管理,并圍繞茶葉的種植標準和經營模式制定了一系列章程,聘請技術人員定期下村蹲點指導,對茶樹栽種管理進行全程跟蹤,確保生產出來的茶葉品質過硬。經過一番努力,很快合作社發展社員40多戶,建成茶業種植基地250畝。 隨著合作社的影響力不斷擴大,許多農戶都愿意把土地交給合作社來管理,村民李彩英就是其中一位。李彩英家中勞動力少,以土地流轉入股的形式加入合作社后,每年不僅可以拿到土地租金,閑暇時間還可以進入基地打工,實現在家門口當工人、拿工資?!叭ツ晡覐暮献魃珙I到了6500多元的工錢?!崩畈视⑿χf。 因采茶、除草、剪枝、施肥等農事活動較為輕松,村里留守婦女和老人做起來也毫不遜色,既有了收入,又能照顧家庭,大家干得越來越起勁了。 盤谷村的茶山 老黨員返鄉創業 辦茶廠延伸產業鏈條 家鄉茶產業的蓬勃發展,也吸引了一批外出務工、經商人員回鄉創業,黃彩標就是一名有著十幾年黨齡的中共黨員?;卮宓狞S彩標驚喜發現,短短一年的發展,村里四分之一的農戶都種上了茶葉,規模很是可觀,但茶葉的制作和銷路卻還是個未知數。雖然有外商進村收購,但價格波動大,沒有基本保障。 黃彩標想,如果建立起屬于村民自己的茶葉加工廠,不僅可以徹底解決村民制茶難、銷售難的問題,還可以吸納村民進入到茶葉加工、銷售等產業鏈就業,擴寬村民的就業渠道。 2015年3月15日,黃彩標聯合合作社幾個社員大戶,集資40多萬元,在盤谷村建起1300多平方米的茶葉加工廠開始試機投產,日處理鮮葉達4000公斤。茶廠建成后,與茶農簽訂“雙價”購銷合同,價高時執行市場價,價低時執行合同保護價,除收購、加工本地農戶茶葉鮮葉外,還以同樣收購價格面向周邊種植戶的茶葉,將零散農產品進行捆綁組合,有效解決茶葉銷售問題,增強抵御市場風險能力。 2017年,盤谷村茶葉年總產值52萬元,其中村集體年收入6.3萬元,全村人均年收入達8000元。 這只是開始。去年,盤谷村完成了新老支書交替。“下一步,我們還將整合現有茶園資源,擴大茶園規模,形成茶文化走廊?!毙氯未妩h支部書記韋星修表示,盤谷村要繼續發揮村黨組織的引領作用,通過黨員帶動,積極探索組織觀、聽、摘、炒、品、購等多元化的茶文化體驗活動,發展茶文化旅游經濟,讓這一地綠茶托起村民的致富夢。 盤谷村是平桂區抓黨建促脫貧的樣板。 近年來,該區深入實施村級集體經濟“擴源增收”工程,建立村“兩委”干部年終績效獎勵與集體經濟成效相掛鉤的考核機制,發揮村級黨組織政治引領功能和服務功能,為鄉村發展提供堅強的組織保障。 從2013年起,平桂區財政每年安排500萬元專項資金,幫助每個貧困村建立村級集體經濟茶園。目前,平桂區40個貧困村中,有32個村已建立了100畝左右的集體經濟茶園,并通過黨組織公司(合作社) 基地 農戶的方式,帶動貧困群眾種植茶葉2萬畝,村集體收入均達到2萬元以上。 “只有發揮好村級黨組織的政治引領功能,發揮黨員的示范帶頭作用,用好用活各項政策,克服對發展村級集體經濟信心不足、畏難不前的消極情緒,才能推動村級集體經濟的良性發展?!逼焦饏^委書記賴春忠表示,只有把發展村級集體經濟與精準扶貧相結合,強化村級集體經濟的自我造血功能,才能帶動群眾共同致富。(完)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