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稱,大量投資與創新意味著在中國生物制藥行業的職業生涯要比以往任何時候看上去都更有前途。 英國《自然》周刊網站1月17日刊登文章稱,時間節點的選擇會對職業生涯起到很大的作用。同樣,在決定進入中國這樣的發展中市場時,不同的時機也會帶來完全不同的結果。 文章稱,僅在10年前,當擁有海外經歷、在中國出生的科學家們受到祖國的飛速發展和日益多樣的金融手段的吸引,開始紛紛返回祖國之時,他們發現中國的制藥行業當時正被無廠家商標的產品所主導。但這些海歸人士沒有被嚇倒,得益于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經濟的蓬勃發展,他們立即著手建立起了一個能夠發現和開發新藥的行業基礎設施。 如今,抵達中國的生物技術專家發現該行業正處于一個轉折點,已經具備創新的許多關鍵要素:一個正在培養出大批博士生和強大的基礎研究力量的大學體系,來自私營部門和公共部門的大量資金支持,與全球整合的管理條例,有志于在中國和全球發展的一群充滿活力的企業家領袖等等。 文章稱,他們還發現,中國還存在巨大的沒有得到滿足的醫療需求,尤其是在癌癥、神經病學和糖尿病領域,以及迅速老齡化的人口。盡管中國是僅次于美國的世界第二大醫藥市場,但一些最有效的現代藥品卻沒有上市銷售。正在中國進行藥物實驗的紐約萬春藥業公司的首席執行官黃嵐說,對學者和企業家來說,在過去的生物技術投資基礎上再接再厲是一個理想的時機。 文章稱,僅對醫藥研發公司的溫床、上海張江高科技園區進行了兩次考察,格雷格·斯科特就在那里設立了一家生命科學咨詢公司。斯科特于2007年創立了睿科企業管理(上海)有限公司,并鼓勵其他人考慮遷往中國。斯科特說:“做做這件事!這是一種很棒的經歷。如果要我幫助某個人規劃自己的事業,那么,作為美國以外最大藥業市場的中國必須成為其中的一個部分。” 文章稱,不僅僅是企業家和跨國藥企雇員,許多學術和科研人員也發現,到中國工作是一種令人興奮的職業遷移。雷·史蒂文斯是一位化學家,他以確定對識別藥物靶點非常重要的人體受體的晶體結構而聞名。史蒂文斯仍清楚地記得自己決定將妻子和學齡期的孩子連根拔起,從陽光明媚的加利福尼亞遷往上海的那一刻。同許多學者一樣,史蒂文斯曾多次訪問中國,但直到2009年,在對鄰近城市蘇州的同事們發表了一次關于膜蛋白的演講之后,他才做出遷往上海的決定。 史蒂文斯說:“最吸引我的一點是學生們對科學的激情和興奮。它贏得了我的心。” 文章稱,史蒂文斯所發現的對科學的激情并不是突然意外出現的。過去10年中,政府對生物技術的支持力度不斷加大,從而形成了一種吸引科學家和企業家來到中國的力量。在過去6年中回到中國的200萬名海歸人士中,估計有約25萬人在生命科學領域工作。 文章稱,推動創新的舉措來自政府最高層,生物技術行業在政府最新的五年計劃中獲得了特別關注。最新的中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稱,到2020年,生物技術部門應該超過國內生產總值的4%,而且應該有10到20個生物醫藥生命科學園,總產出應超過100億元人民幣。目前在中國各地共有100多個生命科學園。 文章稱,在延攬生命科學人才方面,“千人計劃”尤其成功。“千人計劃”及類似項目所提供的慷慨資助與極高聲望可以提高申請人對雇主的吸引力,并使他們能夠要求獲得更高的工資。(編譯/林朝暉) |
相關閱讀:
- [ 11-14]藏逾300萬份樣本 南半球最大生物樣本庫悉尼啟動
- [ 10-24]海洋持續酸化 研究稱全體生物都會因此遭殃
- [ 10-24]美發明微型生物太陽能電池 壽命長且能晝夜發電
- [ 09-11]新技術可低成本用植物廢料制取生物燃料
- [ 09-11]熊孩子到底是什么生物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