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如何保障“老有所養” 趙衡 門診問題 我國養老制度存在的不足與對策 門診專家 重慶市九龍坡區人民檢察院檢察官 崔建華 北京豐友律師事務所律師 張徐寧 專家觀點 ◇以提供養老服務為名,有意采用欺詐手段非法占有老年人養老積蓄的行為,可能構成詐騙罪、合同詐騙罪等犯罪。 ◇老年人由于生理、心理原因導致維權能力弱,需要政府部門增強主動性,加大執法力度,充分保障其合法權益。 ◇解決老有所養問題,要從完善養老制度上入手。主要是政府應當鼓勵養老產業發展,在資金、稅收等方面給予養老產業優惠,引導社會資金進入養老產業,依法保障養老產業研發人員的知識產權,從而實現養老產業的創新發展。 據《人民日報》2018年1月2日報道:2014年,湖北省紅安縣太平橋鎮通過招商引資在毛崗嶺村興建了“西江月太平道醫養生苑”第一期工程40棟徽式養老公寓,2015年4月舉行了隆重的封頂工程慶典。不料,之后因開發商資金鏈斷裂,該項目成了爛尾工程。有1000多位老人預定了床位,先后交納了3萬、5萬甚至十幾萬元不等的定金,總金額達5000萬元左右。先后交納的定金大多是老人們平時省吃儉用節約下來的,現在財房兩空,他們心痛不已。另據媒體報道:76歲的金大爺與老伴在2017年五一假期于北京市大興區一家養老院體驗了三天兩宿的養老生活后,感覺養老院居住環境便利舒適,文娛活動豐富多彩,又有保健理療服務,便交納了30萬元的會費,滿心歡喜地搬了進去。令他們沒想到的是,住了十多天后,葷素搭配的飯菜變成了米飯、長了霉點的饅頭及稀粥,連咸菜也沒有。電視娛樂項目被關閉,無線wifi用不了。更可氣的是,前后十多天斷水斷電,在炎熱的夏天,他們用大盆小盆曬熱水洗澡。沒有電,燒水吃藥也成了問題,有病痛只能干挨著。養老院另有一名90歲的老太太大小便失禁,沒有醫護人員為她護理。據悉,該養老院屬于未取得設立許可就投入運營情況,又因拖欠債務被二房東驅逐,從而導致在其中的老年人養老愿望落空。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構建養老、孝老、敬老政策體系和社會環境,推進醫養結合,加快老齡事業和產業發展。那么,當前我國養老現狀如何?養老制度存在哪些問題,該如何完善?記者采訪了重慶市九龍坡區人民檢察院檢察官崔建華與北京豐友律師事務所律師張徐寧。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