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養老現狀 張徐寧介紹,我國已經步入老齡化社會,養老問題亟須得到重視。按照國際通行的老齡化標準,60歲以上的人口占總人口比例達到10%或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比例達到7%的國家或地區,即進入老齡化社會。而據國家統計局2017年發布的2016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16年我國60歲以上老人為2.3億,占總人口的16.7%,我國社會老齡化的特征已經十分顯著。而據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基金會的報告,到2020年,老年人口將達2.48億,老齡化水平將達17.17%,預計到2050年,60歲以上老年人占比將達31%。 崔建華表示,從我國養老機構現狀來看,由政府設置的公立養老機構承擔著“老無所養”的部分老年人的養老,該類養老院同時承擔著部分不符合免費養老條件的老年人的有償養老服務。由政府出資、管理的養老院基本滿足了我國城鎮“三無”老年人和農村“五保戶”養老的需要。隨著我國老年人的增多,對養老機構的市場化需求也日益強烈。不符合由政府提供養老條件的部分老年人為了更好地安度晚年,自費選擇商業化運營的養老機構來養老,也有部分老年人請保姆來家中照顧養老。但是,崔建華認為,由于當前尚缺乏完善的法律制度和監管機構來規范養老機構和養老中介服務市場,導致其中侵害老年人權益事件屢有發生,其中嚴重者已經涉嫌刑事犯罪。 我國養老制度發展中存在的不足 張徐寧認為,之所以會出現上述事件,固然與老年人自身維權能力偏弱有關,但也暴露出我國養老制度存在不足亟待有關部門重視。從當前現狀來看,侵害老年人養老權益的案件主要有兩類:一是以提供養老服務為名,或是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無意導致老年人養老金損失;或是有意采用欺詐手段非法占有老年人用于養老的積蓄,這種行為可能構成犯罪,主要涉及詐騙、合同詐騙等罪名;二是很多養老單位在提供養老服務過程中偷工減料、降低養老服務質量。而無論是行為人有意還是無意,老年人由于自身認知水平、健康狀況等因素限制,往往難以及時有效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再加上當前我國養老制度不完善,導致養老服務市場供給不足,養老機構數量及養老服務項目均無法滿足當前龐大的老年人群體的需求。 崔建華認為,養老制度存在不足主要體現在三方面:其一,政府主導的養老服務不足,而民營養老機構的發展又不充分。目前政府主導的養老服務一般只能提供基本的養老保障,而由于養老服務行業對基礎設施建設的要求較高,前期投入所需資金巨大,承擔的責任大、風險高,而利潤率相對較低,導致了民營養老機構的發展并不充分,民營資本對養老產業持有觀望和猶豫態度,這就造成養老服務的供給無法滿足巨大的市場需求。其二,農村養老難問題突出。長期以來,我國居民養老分為城鎮職工養老和農村養老。其中,城鎮職工養老主要依靠養老保險金,而農村老年人則主要依靠子女贍養。農村養老除了政府主導的“五保戶”養老之外,絕大部分農村老人依靠子女贍養。改革開放以來,農村勞力向城市轉移,無論是流動打工還是定居城市,帶父母一同進城居住的比例較低,農村留守老人、空巢家庭占很大比例,使農村養老問題更加突出。近些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發展的長足進步,正在探索建立覆蓋城鄉老年人范圍的全民養老體制。新型全民養老保險制度,已經將農村老人納入到養老體制中,但農村養老服務體系資源不足、分布不均衡的現狀得到根本性扭轉尚待時日。解決農村老年人的養老服務問題,是新時代應對人口老齡化和加快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關鍵環節之一,農村養老問題也是制約我國養老服務業快速、高效發展的瓶頸。其三,養老從業人員缺失,專業技能不達標。從當前從業現狀來看,養老從業人員存在相當大的缺口,而且現有養老從業人員流失相當嚴重,其中失能、半失能老人養老從業人員問題更為嚴重。據調查顯示,在所有家政服務項目中,老年護理特別是失能老人護理,由于從業責任、風險等因素影響,時常被家政從業者抵觸。養老從業人員的緊缺和護理技能專業化質量總體不高的現狀,成為制約中國養老產業健康良性發展的瓶頸之一。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