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月22日電 據交通部網站消息,交通部、發改委等七部門近日印發關于加快推進旅客聯程運輸發展的指導意見。指導意見要求,力爭通過3-5年時間,基本建立起規范有序的旅客聯程運輸市場體系,推動旅客聯程運輸發展環境有效改善,服務產品更加豐富,服務能力明顯提高,服務品質顯著提升,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出行需求。 指導意見提到,旅客聯程運輸是通過對旅客不同運輸方式的行程進行統籌規劃和一體化運輸組織,實現旅客便捷高效出行的運輸組織模式。旅客聯程運輸可充分發揮各種運輸方式的比較優勢、提高綜合運輸組合效率,改善旅客出行體驗。當前,我國旅客聯程運輸發展尚處于起步階段,聯運設施不完善、信息資源不共享、運營規則不銜接、法規標準不適應、聯運服務不規范等問題還比較突出,與人民群眾的出行期待還有較大差距。 圍繞推進旅客聯程運輸發展的工作目標,《指導意見》從五個方面提出了工作要求。 一是加快完善旅客聯程運輸服務設施。按照“統一規劃、統一設計、統一建設、統一運營管理”的要求,統籌布局一體化綜合客運樞紐;鼓勵各種運輸方式推動售票、取票、乘降、駐車換乘(P R)等聯運設施設備共享共建;鼓勵樞紐場站設置封閉、連續的聯運旅客換乘通道,在保障運輸安全的前提下,推動跨方式安檢互認,從而減少重復安檢;完善樞紐站場聯運服務功能,鼓勵在樞紐站場根據需要配設城市候機(船)樓、高鐵無軌站、旅游集散中心等聯運服務設施,開展擺渡服務,實現無縫銜接。 二是積極優化旅客聯程運輸市場環境。加快培育專業化旅客聯程運輸經營主體,鼓勵成立旅客聯程運輸企業聯盟,并通過建立健全旅客聯程運輸經營主體信用評價體系來規范聯運經營。民航機場經營主體應開放道路接續運輸服務市場,為道路運輸企業開通機場接續運輸線路提供便利,優化跨省(區、市)機場巴士線路管理政策。同時,加快推進道路和水路客票實名制,為聯運旅客實名查驗、一證通達、安檢確認創造條件。 三是著力提升旅客聯程運輸服務品質。積極探索旅客聯程運輸電子客票,鼓勵各種運輸方式改進售檢票系統功能,創新身份查驗方式,方便旅客驗票乘車;鼓勵不同運輸方式企業積極發展“空鐵通”、公鐵聯運等服務產品,為旅客提供“行李直掛”服務,同時創新旅游交通產品,促進“運游結合”,通過豐富運輸產品和服務供給,切實增強旅客出行的幸福感。建立健全城市交通與城際交通協調聯動機制,深化企業合作,統籌開通公交專線、夜間班次和定制客運服務,提升旅客“最先和最后一公里”出行效率。 四是努力提高旅客聯程運輸信息化水平。鼓勵運輸企業以及各類信息服務主體利用電子顯示屏、微信等手段,向旅客及時公布旅客聯程運輸班次運行信息、換乘時間預估等信息,為旅客制定調整出行方案提供便利。同時,推進運輸企業間信息的開放共享、數據交換與整合利用,為運輸企業開展旅客聯程運輸服務組織提供支撐。鼓勵綜合客運樞紐建設統一的綜合信息服務平臺,實現樞紐內不同運輸方式間實時共享公共客運服務信息。 五是逐步健全旅客聯程運輸法規標準體系。加快推進綜合運輸服務相關法律法規制定,明確旅客聯程運輸發展中各方的權利義務;積極開展旅客聯程運輸法規規則研究,推動旅客聯程運輸信息開放共享、聯運設施銜接等相關工作;建立健全旅客聯程運輸標準體系,加快研究制定旅客聯程運輸信息代碼、標志標識、服務質量要求等標準規范,鼓勵聯盟或協會制定相關團體標準。 指導意見指出,下一步,交通部將會同有關部門和單位,與各級行業主管部門一起做好文件貫徹落實工作,健全工作機制,強化協調配合,著力推進旅客聯程運輸發展相關工作。力爭通過3-5年時間,基本建立起規范有序的旅客聯程運輸市場體系,推動旅客聯程運輸發展環境有效改善,服務產品更加豐富,服務能力明顯提高,服務品質顯著提升,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出行需求。 |
相關閱讀:
- [ 01-21]廈門大力推動聯程運輸產品落地 讓游客來廈更加便利
- [ 01-19]交通運輸部繼續開展“桑吉”輪應急處置
- [ 01-19]電動三輪車速度過快門檻太低 如何讓電動三輪車更安全?
- [ 01-19]廈門全市運輸服務貿易額去年同比增長超七成
- [ 01-17]今年第三季度福州、廈門有望動車直達香港只需5小時
- [ 01-17]交通運輸部:“桑吉”輪沉沒位置已掃測確定將安排水下機器人探摸
- [ 01-17]福建2月1日將迎首個客流高峰 預計發客量近8000萬人次
- [ 01-11]交通運輸部:長江口兩船碰撞事故搜救面積擴大至1000余平方海里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