仍需警惕不確定性因素 多位專家表示,2018年經濟穩中向好、結構持續優化的趨勢是確定的,但與此同時也要注意到一些不確定性因素。國家發改委新聞發言人嚴鵬程22日在發布會上表示,當前國際環境仍然錯綜復雜,國內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突出問題還有待解決,宏觀經濟提質增效、持續發展任重道遠。 民生證券研究院宏觀固收研究主管張瑜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時表示,2018年經濟發展仍將面臨多重不確定性因素。一是財政壓力依然較大。“前兩天財政收入下滑,但財政力度保持,因此財政盈余消耗比較大。”二是全球貿易面臨高基數問題,2018年名義增速大概在5%至6%,相對于2017年的10%將出現較大回落。因此對經濟的拉動可能出現邊際回落。三是金融緊縮滯后效應逐漸顯現。“從2016年32號文打擊明股實債,收緊PPP,到2016年底MPA考核,再到2017年金融監管強風暴,包括金融貨幣閥門收緊,這些效應也將在2018年慢慢顯現。”四是隨著2018年監管細則的落地,以及去杠桿和防風險的延續,可能會引發一些資產價格波動。 國家信息中心首席經濟師祝寶良表示,目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已經有了一定成效,但是傳統行業產能過剩問題沒有得到根本性解決。地方政府有隱形債務或債務增長較快。同時,地方政府通過國有企業融資平臺舉債的問題比較嚴重。 北京大學經濟研究所常務副所長、經濟學院教授蘇劍指出,除了投資需求方面可能有所下滑外,2018年中國經濟仍要防范滯漲風險、房地產泡沫風險以及匯率風險。“受2017年去產能、環保督察、油價上漲以及美國減稅加息方面影響,可能會在一定程度上導致生產成本上升和供給下降。”蘇劍說。 祝寶良表示,未來宏觀調控政策要繼續穩中求進,既要穩增長,還要防風險,還要激發更多新動能。一方面要大力支持民營企業的發展,給民營企業降成本。另一方面要保障以政府融資的方式做好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 記者 林遠 班娟娟 李志勇 實習生 尼魯法爾 北京報道 |
相關閱讀:
- [ 01-22]中國經濟讓世界看好(國際論道)
- [ 01-22]2017年中國經濟亮點回眸 高質量發展邁出一大步
- [ 01-22]高質量發展邁出一大步(經濟形勢理性看)
- [ 01-22]民調:特朗普上任一周年 支持率下滑但經濟受認可
- [ 01-21]長江海事轄區2017年死亡失蹤人數創近五年最低
- [ 01-21]【經濟實說·大家談】GDP總量突破80萬億元釋放多重信號
- [ 01-20]中國經濟穩步前行為全球復蘇增添動力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