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價冬蟲夏草能否抗癌成“羅生門”(下) 冬蟲夏草形成機制仍是謎 亟待更深入的基礎研究 本報記者 劉園園 人紅是非多,備受追捧的冬蟲夏草也不例外。 中國科學院上海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王成樹研究組最近發現,冬蟲夏草無法合成蟲草素和抗癌的噴司他丁。這很快被不少媒體誤讀為“冬蟲夏草不抗癌”。 與此同時,關于冬蟲夏草的一連串爭議都浮出水面。有微信文章把冬蟲夏草說得一無是處:出身非常普通,貴得毫無道理,效果若有若無,吃多了反而有害…… 眾說紛紜之下,科研人員道出苦衷:冬蟲夏草身上還有太多未知之謎有待揭開,亟待深入的基礎研究。 憑什么這么貴? 冬蟲夏草是目前已發現的數百種蟲草中,最受追捧的一種。它是由冬蟲夏草菌浸染青藏高原高山草甸土壤中的蝙蝠蛾幼蟲后,形成的幼蟲尸體與真菌子座的復合體。 就是這種自然界中長出的“僵尸蟲子”,價格貴到令人難以置信的地步。 上世紀70年代初,1千克冬蟲夏草只需花大約20塊錢就能買到。到1990年代中期,價格上漲到5000元。 “2002年前后我剛入行時,冬蟲夏草的價格為1千克4萬元。”在西藏林芝做冬蟲夏草生意的馬福明告訴科技日報記者,如今他店里質量上乘的西藏那曲冬蟲夏草,1千克22萬元。 市場上價格最貴的冬蟲夏草,1千克甚至可以賣到40萬到60萬元。 對于如此“天價”,冬蟲夏草研究專家、杭州柯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柯傳奎認為,一方面因為其確有功效,另一方面也不排除商業炒作推波助瀾,以至于冬蟲夏草成了身份的象征。 “由于冬蟲夏草資源奇缺、供不應求,所以帶來許多商業亂象。”柯傳奎說,其中包括中間商層層加價、囤積居奇。甚至現在已形成“加重產業”,專門在冬蟲夏草上用膠水黏上黑色金屬粉末,通過為其增重來獲取更高利潤。 “價格多少算合理,很難說。”在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員劉杏忠來看,冬蟲夏草的“天價”,主要還是物以稀為貴。 劉杏忠告訴記者,冬蟲夏草主要分布在中國,天然冬蟲夏草年產量總共才120噸。它對生長環境的要求十分苛刻,只生長在海拔3000—5000米的青藏高原。 “盡管現在已培育出人工冬蟲夏草,但成本較高,而且年產量不過十幾噸。”劉杏忠介紹,冬蟲夏草的寄主幼蟲完成產卵、孵化、成蟲的“一生”輪回,大概需要3年時間。人工培育冬蟲夏草的周期雖有所縮短,但仍需兩年半的時間。而且整個培育過程都需要保證20攝氏度以內的低溫。 |
相關閱讀:
- [ 05-06]“冬蟲夏草”郵包內鉆出數千只幼蟲 系世界性地下害蟲
- [ 02-16]氣候變暖致中國冬蟲夏草主產地減產一半
- [ 01-09]BBC關注中國冬蟲夏草熱:“毛蟲”成地位象征
- [ 04-25]專家提醒:購買冬蟲夏草等須選擇規范醫藥單位
- [ 03-26]冬蟲夏草市場持續遇冷:“做生意的人比顧客還多”
- [ 06-18]蟲草專家:應該利用冬蟲夏草的道地性來發展產業
- [ 01-21]男子盜走20萬元蟲草 為躲監控背對攤位倒走進店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