謎底遠未揭開 業內共識還是有的:冬蟲夏草的謎底遠未揭開,亟待加強基礎研究。 這一點,李玉玲深有體會。她從1995年開始研究冬蟲夏草,迄今已20多年。盡管如此,她不得不承認,直到如今研究團隊對冬蟲夏草的具體形成機制依然不清楚,之前提出的假設也一一被推翻。 2015年由業內人士共同提出的《蟲草產業發展金湖宣言》,指出了包括冬蟲夏草在內的蟲草產業所面臨的諸多問題。 這份宣言稱,“目前蟲草基礎研究的不足顯著限制了蟲草產業的發展”,其中提到蟲草活性組分不明、作用機制不清、產品質量標準不合理等。 “冬蟲夏草的基因組非常復雜,普通蟲草的基因組大小大概40兆堿基對,冬蟲夏草基因組大小則高達120兆,其中絕大多數基因的作用機制并不清楚。”劉杏忠告訴記者,冬蟲夏草的基因組中包含大量重復片段,這為研究人員預測其基因組組裝增加了難度。 近年來冬蟲夏草的人工培育倒是取得一定進展,然而學者們卻感到擔憂。 劉杏忠去年在青藏高原調研時了解到,很多企業會偷偷采挖冬蟲夏草產區的土壤、植被和冬蟲夏草寄主蟲卵來培育人工冬蟲夏草,這可能會對青藏高原的生態造成很大影響。李玉玲曾到人工培育冬蟲夏草的企業參觀,其工作人員也告知,會到青藏高原采挖土壤和植被。 “有人會回收從新鮮冬蟲夏草上清理下來的土壤,每公斤200到300塊錢。”馬福明告訴科技日報記者。 相比冬蟲夏草,蛹蟲草的人工培育已經完全不需要土壤或蟲卵,直接在米飯培養基上就可以長出。劉杏忠認為,如果以后也能在人工培養基上大規模培育冬蟲夏草,就會避免以生態為代價的現狀。 談到目前最需要突破的基礎研究,李玉玲認為,目前爭議最多的是冬蟲夏草的功效和有效成分問題。 “雖然醫學古籍記載和現代研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證明冬蟲夏草的功效,但是如果對相關機制有更加明確的結論,老百姓會吃得更踏實。”李玉玲說,況且,冬蟲夏草未來一定會走向國際市場。 劉杏忠也認為,解釋老百姓最關心的功效問題是目前最迫切的。他認為,如果能有更多的研究樣品,逐步建立不同模型,揭開冬蟲夏草的功效作用機制,會比口口相傳的功效更有說服力。 然而,諷刺的是,“天價”的冬蟲夏草,讓研究人員也倍感研究不起。 (科技日報北京1月24日電) |
相關閱讀:
- [ 05-06]“冬蟲夏草”郵包內鉆出數千只幼蟲 系世界性地下害蟲
- [ 02-16]氣候變暖致中國冬蟲夏草主產地減產一半
- [ 01-09]BBC關注中國冬蟲夏草熱:“毛蟲”成地位象征
- [ 04-25]專家提醒:購買冬蟲夏草等須選擇規范醫藥單位
- [ 03-26]冬蟲夏草市場持續遇冷:“做生意的人比顧客還多”
- [ 06-18]蟲草專家:應該利用冬蟲夏草的道地性來發展產業
- [ 01-21]男子盜走20萬元蟲草 為躲監控背對攤位倒走進店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