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力讓科研人員屢碰造假紅線 我們能從日本學術造假事件中學些什么 本報記者 操秀英 日本京都大學iPS細胞研究所近日召開新聞發布會,承認該所研究人員山水康平在2017年2月發表的一篇論文存在造假行為,并公布調查結果。該研究所所長、諾貝爾獎得主山中伸彌為此致歉。據稱,山中伸彌表示不排除辭去所長職務的可能。 據日本媒體報道,這篇論文中有11個圖表(包括6個主圖表和5個補充圖表)信息存在編造或篡改問題。山水康平承認自己的不當行為,稱這么做“是為了讓論文看上去更好看”。 從時任首爾大學教授的黃禹錫到理化學研究所“學術女神”小保方晴子,再到東京大學教授渡邊嘉典,近年來日本學術造假事件中的當事人都被嚴厲懲罰。這些案例一次次給科研人敲響警鐘。為何還有人在刀尖上跳舞? “主要還是發表論文的壓力吧,尤其是一些熱點領域,對論文的速度和數據質量要求較高。”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干細胞研究者告訴科技日報記者,“學術造假是個全球性問題。” 確如他所言,學術造假就像考試作弊,早已有之且長期存在。早在1903年,法國科學院院士、物理學家布朗“發現N射線”的鬧劇,就是科學史上一樁著名的偽造案例。 “科研圈是社會環境的一部分,其他行業存在的問題科研領域都有,包括造假。”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所科技哲學研究室主任段偉文25日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學術造假主要因為科研壓力,包括職位要求與競爭、科技資源投入兩方面。” 他具體解釋道,各單位的崗位有限,需靠競爭取得,且研究人員在任期內如果沒有拿得出手的成果,也會有較大壓力。同時,“各國在熱點領域的投入越來越大,你拿到的經費越多,壓力也越大”。 |
相關閱讀:
- [ 01-24]日本著名研究所曝論文造假丑聞 諾獎得主公開道歉
- [ 01-23]日本一重要研究機構曝出論文造假丑聞
- [ 10-27]造假事件不斷 日本金融業曝“造假”丑聞
- [ 10-25]日本又爆造假丑聞:次等牛冒充“神戶牛”販賣
- [ 10-18]日媒剖析神戶制鋼造假根源:為維持企業成功假象
- [ 09-26]浙大新規引熱議:評價體系如何告別唯學術唯核心期刊
- [ 09-19]浙大創新學術評價體系引熱議,“網紅文章”能否等同于期刊論文?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