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實驗3”號1月26日電 (記者 張建松岑志連)25日,正在莫克蘭海溝進行中國和巴基斯坦首次北印度洋聯合考察的“實驗3”號科考船,通過船上互聯網,在新華網推動搭建的地球科學科普平臺上成功進行了“海上科普”直播。 這是“實驗3”號首次開展海上科普直播活動。這堂別開生面的海上科普課共有三位授課老師。中巴首次北印度洋聯合考察首席科學家、國際知名海洋地球物理與地震學家林間教授,首先從地球板塊運動角度,生動介紹了莫克蘭海溝是怎樣誕生的,中巴兩國為什么要在莫克蘭海溝聯合開展科考。 隨“實驗3”號參加聯合考察的香港中文大學楊宏峰教授,則用通俗易懂的動畫方式,說明了地球上為什么會發生地震,為什么海溝里的地震尤其多、強度尤其大。 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的徐敏研究員實時展示了“實驗3”號上的科考設備,解釋了船上的考察隊員怎樣觀測地震、怎樣利用地震研究地球內部結構。 2017年底,在新華社、中國科協的指導下,新華網聯合中科院、教育部、國土資源部、國家海洋局、中國人與生物圈國家委員會、國際大洋發現計劃中國辦公室等部門和機構共同搭建了地球科學科普平臺,旨在為社會公眾尤其是青少年,提供更生動、更有現場感的科普服務。 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的“實驗3”號科考船是一艘有38年船齡的“海上老兵”,截至目前共執行了140多次海洋考察任務。此次是“實驗3”號首次開展海上科普直播活動,也是地球科學科普平臺成立以來首次海上直播。 通過直播,許多網友不僅看到了中巴考察隊員在“實驗3”號共同工作的情景,還感受到了中巴之間濃烈的友誼。“中國是個偉大的國家,中巴是鐵哥們。我們的情誼比山高、比海深、比蜜甜、比鋼還堅。”巴基斯坦考察隊員、女科學家莎努貝爾在直播中說。 曾多次擔任中外科考船首席科學家的林間表示,在茫茫大海上進行實時科普直播很不容易,與美國“決心”號大洋鉆探船在固定位置開展“船對岸”科普直播相比,“實驗3”號在莫克蘭海溝航行中進行直播連線,直播時航向不斷改變,對船上互聯網信號要求更高。 “今天,我們在孩子們心中播下一顆科學的種子,也許就能激勵他們長大以后也能成為海洋科學家,一起來探索更多的海洋奧秘。”林間說。 |
相關閱讀:
- [ 01-16]外交部:“科學號”科考船將赴菲律賓管轄海域開展科考活動
- [ 01-12]“實驗3”號科考船順利抵達巴基斯坦卡拉奇港
- [ 12-30]中俄科考船同步卸貨 上演南極“冰上二重奏”
- [ 10-16]中國環球科考船“神器”:深海里的“抓娃娃機”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