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14所高校:創新考核激勵機制 推進“雙一流”建設 新華社北京1月28日電(記者 楊思琪)27日,高校“雙一流”建設研討會在北京中醫藥大學召開。北京14所高校負責人表示,通過創新績效考核、薪酬激勵機制,努力推進高校人才培養,將為“雙一流”建設提供有力支撐和可靠保障,提升我國高等教育綜合實力和國際競爭力。 “雙一流”建設高校名單于2017年9月公布,包括42所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和95所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中國人事科學研究院副院長李建忠介紹,隨著“雙一流”建設進入新階段,高校工作重心將從遴選建設高校和建設學科轉換到有效推進實施上來,建設高校將從凝練學科方向、編制建設方案轉化到全面落實上來,從而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 經多方論證及深入研究,會議發布了關于“雙一流”建設的系列研究報告——《“雙一流”手冊(第一輯)》。該報告分為四個部分,主要包括“Rapid-D”核心理念、“雙一流”建設情況、各一流學科在學科評估中的表現情況和競爭實力、高校如何合理分配薪酬和有效激勵人才等,從橫向、縱向兩個層面全景呈現了“雙一流”的發展脈絡和現狀。 《“雙一流”手冊》主編、中國農業大學人事處楊家福認為,從教育管理理論和實踐的關系來看,研究制定績效評價辦法和相關政策舉措,深入論證提出新時期中國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標準,將成為推動“雙一流”建設的有力抓手,引導“雙一流”建設健康發展。 研討會期間,來自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國農業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對外經貿大學等14所高校的相關負責人圍繞“雙一流”及人才、績效、薪酬等主題展開了充分研討。北京中醫藥大學人事處副處長王志偉指出,“雙一流”建設對于各高校來講既是機遇,也是挑戰,應不斷加強合作,共同拓展研究領域,并及時發布研究成果,以更好服務于高校建設與發展。 多位專家表示,加強“雙一流”建設的研究和探討對高校實際工作具有重要的現實指導意義和參考價值。未來各高校應抓住機遇、找準定位,全面推進“雙一流”建設,實現我國從高等教育大國到高等教育強國的歷史性跨越。 |
相關閱讀:
- [ 01-26]福建省或新設兩所本科學校 其中福州有1所
- [ 01-26]人大附中教育扶貧16年 孵化優質學校22所
- [ 01-26]晉安成立首個家委會臨時黨支部 學校黨建新探索
- [ 01-25]平和縣領導到學校宣講十九大精神并調研教育工作
- [ 01-25]順昌洋口中心學校舉行鐵路安全知識講座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