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你養蛙了嗎? 最近,一款名為《旅行青蛙》的游戲刷爆社交媒體。 “打包好行李,為什么我的蛙卻不去旅行?” “我的蛙很久都沒回來,誰見到它,請提醒它回家” 這款堪稱“佛系”的游戲,沒有競技對抗,寵物去留隨心,看似無趣,卻引得網友紛紛“入戲”。 不少網友說“我蛙像我”。其實,每只蛙背后都是一個養蛙人的孤獨。只是沒想到,孤獨的人群這么龐大,而且已成為全球范圍內引發關注的社會問題。 有報道稱,韓國的自殺率連續13年居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成員國之首。23日韓國政府批準推出“預防自殺國家行動計劃”。根據該計劃,韓國人40歲以后每10年都要接受一次抑郁癥檢查。 無獨有偶,英國近日設立正部級“孤獨大臣”職位,解決十分之一英國人的孤立感。 “孤獨大臣”的設立與英國工黨議員喬·考克斯息息相關,她生前一直致力于解決社會孤獨問題。喬·考克斯委員會去年12月發布的研究報告,給出以下驚人結論: 孤獨對健康有害,猶如每天吸15支煙。 孤獨寂寞的人,早死的機會比其他人高1/3。 孤獨是“社會傳染病”,各個年齡層的人都會受到“感染”。 孤獨還會提高社會成本,雇主每年因為員工的孤獨將付出25億英鎊的代價。 …… 這不是考克斯一家之言,英國紅十字也稱,孤獨和孤立如同“隱形流行病”。美國芝加哥大學的研究也發現,孤獨會降低人體免疫力,增加早逝風險,比肥胖更要命。 以上種種,不禁讓人驚呼,孤獨真是一種病,病起來真要命! 有病就得治!我們為什么孤獨? 是物質生活不夠好,還是手機不好玩? 可能就是因為物質生活太好了,無暇探究內在的精神世界; 可能就是因為手機太好玩了,忽略了人際關系最本真的體驗。 有電影為證: 科幻愛情片《her》講述了一名孤獨內向的男子與一款電腦操作系統的愛情故事。在高度發達的未來社會,科技也許能塑造出完美情人,但是,真實的人際情感,技術永遠替代不了。 有事實為證: 作為發達國家,日本卻驚人的高發“孤獨死”案例。日本媒體發表的調查數據披露,2016年日本全國“孤獨死”超過4萬起。《讀賣新聞》強調,孤獨死最容易發生在同社會隔離、沒與家人或友人經常保持聯系的人身上。 物質和科技本無罪,能異化關系的還是我們自己。 試想這樣一個場景:團聚的飯桌上,家長想聊聊天,孩子卻一直盯著手機。家長的怒火馬上就要爆發,這時,飲料瓶上的福娃跳出來把兩個玻璃杯碰在一起,點燃了喜慶和樂的氣氛。 這是某飲料品牌的廣告,它告訴消費者:自家人親近不要靠飲料先動手。 馬上要過年了,我們準備自己碰杯還是買開“外掛”的飲料? 說回這款“佛系”的養蛙游戲。有網友大開腦洞,揭秘游戲隱含玄機:走出去才有大好天地,不要讓青蛙代你去旅行! 這才是資深玩家! |
相關閱讀:
- [ 11-02]調查:2016年日本逾4萬人孤獨死 男性占七成
- [ 11-02]一個人吃飯好傷!孤獨令人青睞不健康食品
- [ 05-09]國際一周熱圖:孤獨星球:60座歐洲國家公園美景如畫(5.2-5.8)
- [ 05-08]孤獨星球:60座歐洲國家公園美景如畫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