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美公共科學協會和雷杰納隆獎宣布2018年最終進入雷杰納隆科學天才獎決賽的40名入圍者名單,根據獲獎名單公布的姓氏,其中包括至少12名華裔應屆高中畢業生。 雷杰納隆科學天才獎,是美國歷史最悠久,最著名的應屆高中畢業生科學競賽。在2017年晉級決賽的40名選手中,也有11人為華裔。 據統計,以往奪得冠軍的選手中,有95%會從事科學研究工作,70%的人會獲得博士學位。目前,至少有8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在其學生時代曾經獲得過這一獎項,故雷杰納隆科學天才獎也有小諾貝爾獎之稱。 南加圣地亞哥峽谷峰學院12年級華裔學生陳心洋入圍決賽40人名單,她獲選決賽的科學論文有關“包裹細胞膜的納米裝置用于抗藥性細菌的抗毒力治療方法”。 抗生素耐藥性細菌影響數百萬美國人,出現了更多的超級細菌,問題越來越嚴重。陳心洋開發的納米裝置具有高效的毒素吸收能力,可以在不使用抗生素的情況下,消除多株抗生素耐藥菌。 從華裔少年陳舒揚就其研究項目“流感藥物的篩選”與美國前總統奧巴馬進行交談,獲奧巴馬大加贊賞;到被喻為美國文壇小巨人的華裔神童鄒奇奇,10歲時出版20萬字文集《飛舞的手指》。越來越多華裔少年在各領域的嶄露頭角,華裔教育給人們帶來的震撼越來越強。 華裔為何多學霸?“騏驥一躍,不能十步”。華裔天才取得卓越的成績,與他們的天賦有關,也更缺少不了勤學、上進的優良品質。研究人員說,亞裔學生因其所生活的文化氛圍,往往被灌輸了勤奮比天賦更重要的觀念。 同時,華人家長對子女的教育有著獨到的一面。這不僅體現在對子女教育方面不吝金錢,也表現在用于督導子女學習的時間最多。華人父母不但重視學習熱情,更在意督促子女學習當下社會所需求的知識和學科,也即重視社會應用價值較高的功利性學習。 英媒稱,近年來,中國教育其實越來越被盛贊為“優于”西方教育方式。在許多西方中產階層父母心中,嚴格的中國教育已經成了神話,他們擔心自己的孩子將逐漸缺乏競爭力。 總之,華裔學霸的出現離不開自身孜孜不倦的努力,也和他們成長的家庭背景,以及華人社會歷來重視教育的傳統觀念不可分割。 |
相關閱讀:
- [ 01-10]巴西一青少年再教育中心發生少年犯脫逃事件
- [ 11-16]美媒:美青少年自殺率不斷上升或與社交媒體有關
- [ 11-09]巴西青少年販毒團伙車里直播時被警察擊斃3人
- [ 10-31]美加州公園發生搶劫事件 約百名青少年集體打劫游客
- [ 10-25]美國5名青少年因投石砸死1人 被訴以二級謀殺罪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