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金普新區炮臺街道袁屯村村貌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韓夢晨 邢盛妍):一條條寬敞平坦的道路、一排排灰瓦白墻的房屋,這就是大連金普新區炮臺街道袁屯村現在的村貌。今年72歲的袁玉俊是土生土長的袁屯村人,種果樹、養家禽是他生活的常態。一提到現在的生活狀態,他總是笑盈盈地說“現在干活兒都有力氣了。”老袁這種心態上的變化還要從家門口的路說起。 老袁說:“過去(我家)門口沒修水泥路之前都是老土路,下雨后都是泥,沒有辦法走路。天氣好的時候塵土飛揚,都不敢睜眼。現在出門即使下雨路也是很干凈的,老百姓可滿意了。” 袁屯村地形閉塞,在沒有修路之前路面泥濘、不通車輛,村民出行不便,但隨著大連市近年來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步伐的加快,當地的村容村貌和村民生活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袁玉俊所說的家門前的路是2014年整修好的,它不僅是袁屯村農村公路建設中的一部分,也是金普新區乃至整個大連市農村公路發展的縮影。大連市交通局公路管理處處長孫剛介紹說,大連農村公路建設起步較早,相關工作持續進行,逐步實現階段性目標。孫剛說:“公路的級別分為國、省、縣、鄉、村。大連的農村路發展分為三個大的階段。第一階段是(建設)鄉通(柏)油路,在1999年的時候,大連的每個鄉至少有一條油路。第二個階段就是到了2006年的時候,每個行政村至少有一條油路。現在我們奔向第三個階段,也就是到2020年,每個自然屯都要保證有一條油路。” 2014年以來,大連市進一步落實把農村公路建好、管好、護好、運營好,每年投入6億元資金用于農村公路新建、大修和養護,四年來新建農村公路3350公里,其中“通屯油路”工程實施迅速,進一步解決和改善自然屯居民出行難的問題。截至2017年底,大連市共有各級公路4213條13007公里,其中僅農村公路就有4201條11285公里,占總里程的87%,自然屯通油路比例已達到94%。 |
相關閱讀:
- [ 12-23]云霄縣投入2066萬元優化完善農村路網結構
- [ 09-16]打通“毛細血管”對接大動脈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