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陜北高原找到文化之根
2018-01-31 15:23:47?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責任編輯:林晨 我來說兩句 |
心里更踏實了 肖嘉鵬對腰鼓的喜愛出自天然,盡管他還不知道腰鼓意味著什么。在安塞區非遺文化傳承人曹玉寶看來,腰鼓是村民們精神世界的一部分,組成這個世界的還有剪紙、農民畫、布堆畫、民歌等黃土高原上的民間藝術。他們用腰鼓表達喜悅,用剪紙和繪畫表達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用歌聲訴衷腸和情思。 曹玉寶認為,他們從這些傳統藝術里獲得了一種文化自信的堅定心態。大伙兒農閑了就練練腰鼓、做做剪紙或布堆畫,琢磨技巧和技法,“心里也更踏實了”。 誰也沒想到,與黃土為伴,甚至被一些人視為“土氣”的民間藝術,如今成了時髦。“我有時候打開電視,看到一些南方城市也有人打腰鼓,一眼能認出,他們的服裝和裝備都是我們安塞的。”肖玉飛說。 作為制鼓人,王永軍的體會更真切。找他定做腰鼓的人不僅來自陜北,還有的從山東、四川等地遠道而來。他在家里墻上貼了一個掃碼支付的二維碼,“年輕人都習慣用手機付錢”。王永軍不曾想過,他的家竟成了“景點”。慕名而來的購鼓者,感興趣的不僅僅是腰鼓,還有他那傳統的制鼓手藝。而且,這些人大都是年輕人。“做一個腰鼓得十三道工藝,很講究。”他說。 當地年輕人也從傳統文化里找到了自信。安塞區建華鎮野家砭村的90后農民野強強,曾經覺得陜北民歌難登大雅之堂。有一天周圍人唱民歌,他靜心聆聽,大受觸動,重新認識并學習陜北民歌,從黃土高原唱到了央視《星光大道》的大舞臺。“還要唱響全國,唱響世界,讓陜北民歌紅遍五湖四海。” |
相關閱讀:
- [ 01-13]廈門“獻血狀元”25年獻了17次全血
- [ 11-29]【十九大精神進軍營】高原雄鷹搏擊長空
- [ 10-31]我國科研人員揭示青藏高原近地面臭氧情況
- [ 07-10]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考隊考察高原魚類
- [ 06-30]云南九大高原湖泊水質惡化趨勢得到遏制
- [ 05-18]直19E首飛成功:國產直升機“走出去”邁出堅實一步
- [ 05-16]甘肅森林武警高原練就“硬功夫”
- [ 04-13]互聯網如何造福雪域高原?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