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貼心,“大學習”凝心聚力 “時代是出卷人,我們是答卷人,人民是閱卷人。”2018年1月5日,習近平在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研討班上發表重要講話,提出要“在真心實意向人民學習中拓展工作視野、豐富工作經驗、提高理論聯系實際的水平。” 人視水見形,視民知治不。走近基層,才可知民之所需;貼近群眾,方可察民心所愿。理論能否被群眾接受,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理論是否真的代表群眾。十九大精神宣講,更要到離群眾最近的地方去。 沒能看上十九大召開時的電視直播,是嘎查牧民娜仁琪琪格的“心結”。直到在草原工作了30多年的老檢察官、十九大代表潘志榮的到來,這種遺憾才消退。“潘檢察官的宣講就像是一場及時雨,我第一次聽到了黨的十九大精神。”娜仁琪琪格說。 “山高水長,我還是草原上那個游牧辦案的檢察官,簡簡單單生活,踏踏實實工作,我將永遠以昂揚的姿態走過每一天,無愧這個偉大的新時代。”樸實的言語之下,是共產黨人潘志榮甘當草原“百靈鳥”的赤子之心。 乘客們積極參與搶答,這讓成都鐵路局重慶客運段動車一隊的黨總支書記李娟心里樂開了花。她知道,通過通俗易懂的講解增進群眾對十九大精神思想認同、情感認同的宣講初衷達成了。在李娟看來,正是這種與乘客近距離、面對面的互動,才讓高鐵上的宣講收獲了超乎預期的成功。 冬日的暖陽照著武漢市黃陂區李家集街道作京城村的稻場。十九大勝利閉幕后,十九大代表彭青蓮第一時間回到家鄉,和鄉親們分享聽取習近平總書記十九大報告的心得和參會“花絮”。 宣講空隙,“楚劇看家女”彭青蓮清唱一曲,引來圍坐群眾的熱烈掌聲。彭青蓮的“本色”宣講不僅拉近了黨和人民群眾的距離,也讓十九大精神在歡聲笑語中沁潤人心。 影響深,“大學習”傳遍神州 新時代的大幕已經開啟,黨的十九大繪就的藍圖振奮人心。時不我待,只爭朝夕,“大學習”正當時! 在浙江,景寧畬族自治縣組織46個重點畬族村的駐村干部開展了如何用畬語更加精準地解讀黨的十九大精神的專題培訓。“看到畬族的大爺大媽們聽我宣傳十九大精神時笑呵呵點著頭,我的心里也很有成就感。”“90后”駐村干部雷鑫娟說。 在新疆,“潤心田”“訪惠聚”工作隊將有溫度、有力度、惠民生的好政策“翻譯”成老百姓熟悉的“大白話”。部分地區還利用夜校時間開設實用的生產技能課程,用實際行動踐行“讓貧困人口和貧困地區同全國一道進入全面小康社會”的莊嚴承諾。 在云南,十九大代表楊娜用佤族原生態民歌調子將宣講內容編成了歌曲。51歲的村民鄒培云說:“聽了楊娜老師的講解,只要跟著共產黨走、聽黨的話,我們的日子還會更好!”宣講現場,喜悅的歡笑和感動的淚花都訴說著少數民族同胞對黨的感恩和對新生活的期盼。 在黑龍江,哈爾濱師范大學的師生從“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思想和基本方略”等重要論斷出發,熱議新時代、新思想、新征程,全校形成了全員、全方位、全程關注十九大議程的氛圍。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最重要的是用習近平強軍思想武裝頭腦,永遠做黨的好戰士,緊跟新時代步伐,提高打贏本領。”2017年10月27日,十九大代表、陸軍第74集團軍某旅合成二營“黃草嶺功臣連”班長王銳剛放下行李就直接登上宣講臺,他把黨的十九大精神變成官兵喜愛的“兵言兵語”,贏得在場官兵的一致喝彩。 第75集團軍某旅改變以往抄筆記、做計劃、背要點的學習方式,依托政工網基層信息視窗等平臺,讓戰士交叉上課,進行微課堂小演講等,鼓勵官兵主動學習十九大精神。火箭軍某團開設“車廂微課堂”、制作下發“多維化圖解”,中部戰區陸軍某團舉辦“理論學習夜校”,深化官兵對大會精神的理解把握,制定貫徹落實具體舉措。 東西南北“大學習”,神州大地好風氣。十九大精神“從群眾中來”,十九大精神終歸要“到群眾中去”。來回之間,執政為民的原點從未改變。 本根不搖枝葉茂,根深蒂固花可期。100天,十九大精神扎根基層,用十九大精神引領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仍需久久為功。 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寒冬中,“冒著熱氣”的十九大精神為每一顆充滿期待的心送去了溫暖,為每一個逐夢前行的人指明了方向。 |
相關閱讀:
- [ 02-01]英國連江同鄉會舉行學習宣傳貫徹十九大精神座談會
- [ 02-01]省婦聯舉辦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專題培訓班
- [ 02-01]從“五個基本”到“三個基本”,十九大報告對“十四個堅持”的闡述有何深意?
- [ 02-01]閩籍僑胞在榕舉行“傳播中國文化 講好中國故事”學習十九大精神高峰論壇
- [ 02-01]尤溪縣舉辦宣傳十九大合唱比賽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