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員老弱殘,先鋒模范難當 調研中記者發現,在一些地方特別是偏遠貧困地區的農村,黨員年齡老化后繼無人、文化程度偏低、帶動能力不強的情況依然普遍存在。 “有能力的人都在外面”。在北方某省一個鄉鎮,全鎮28名村支書中50歲以上的就有24人,沒有一名40歲以下的村支書。該鎮一位村支書說,他們村29名黨員中有13名流動黨員,在村里的16名黨員,老弱病殘、行動不便者就有6人,平時能正常參加組織生活、集體學習的不足10人。黨員文化程度大多在初中以下,還有個別文盲。 “在家的黨員里,絕大多數都不會上網,也不會用智能手機。村里只有我一個人能寫材料。每次組織黨員學習,大家都很認真,但畢竟大多數都是老齡黨員,學完之后的帶動效果比較有限。”這名村支書說,該村近兩年來沒有收到1份入黨申請書,因為“有能力的人都在外面”。 “更多的是無人可發展”。多位從事組織工作的基層干部分析說,一些地方農村黨支部出現的老化、邊緣化、后繼無人問題,與農村整體人口結構密切相關。 在不少偏遠山區和貧困地區,農村空殼化現象普遍,集體經濟不振,對年輕人難有吸引力,留守在村里的普遍是“386199部隊”(婦女、兒童、老人)。 如此一來,黨支部很難有發展對象,即使有優秀的人才向組織靠攏,因大多流動在外,黨組織也難于考察。 “確實有個別村干部出于私心,擔心權力和地位受到挑戰,不愿意發展黨員。但實事求是地說,農村基層組織老化、弱化,更多的是無人可發展。”西部一位鄉鎮干部這樣認為。 西北某國貧縣縣委組織部干部介紹說,去年該縣發展農村黨員的工作重點是向3年以上沒有發展過黨員的村子傾斜,但全縣還是有17個村發展不出黨員,“因為確實沒有合適的苗子。發展黨員不能在矮子里拔將軍,寧缺毋濫。” 記者調研發現,農村人才外流、村組干部年齡老化、年輕干部跟不上等問題,在一些落后地區更為明顯,給農村可持續發展帶來影響。 東北的一位鄉鎮干部說,農村基層黨建普遍面臨老齡化,尤其是農村“兩委”班子面臨接班問題。選好村黨組織帶頭人,是擺在縣鄉兩級黨委面前的突出問題。 |
相關閱讀:
- [ 02-01]福州市推進鄉鎮(街道)黨員教育培訓常態化實施辦法(試行)
- [ 02-01]培養造就高素質基層黨員隊伍 建成堅強戰斗堡壘
- [ 01-31]雨雪冰凍中,他們奮力前行——基層黨員干群抗擊冰雪災害紀實
- [ 01-30]中央組織部從代中央管理黨費中劃撥15670萬元用于春節期間走訪慰問生活困難黨員和老黨員
- [ 01-30]雨雪冰凍中,他們奮力前行——基層黨員干群抗擊冰雪災害紀實
- [ 01-25]晉安區王莊街道福馬社區:為老黨員辦紅色生日會
- [ 01-23]【暖新聞】服務鄰里,八旬老黨員當起免費修理工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