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達準備送給母親的通州特產“李姥姥咯吱饸”。 用心把年貨帶回家(特寫) 2月3日,春運大幕拉開第三天的北京,天空湛藍,陽光明媚,朔風勁吹。嚴寒難擋人們回家過年的熱情。“過年了,帶什么年貨回家?”帶著好奇,本報記者走訪了北京站和四惠長途汽車站,和準備坐車回鄉過年的旅客們聊聊年貨那些事兒。 趙崇武帶著自己種的草莓去河北涿州兒子家過年。 ■自己種的草莓花生最香甜 家住河北省秦皇島市昌黎縣新集鎮茍家套的趙崇武,今年65歲,正在北京轉車到河北涿州兒子家過年。他帶著自己種的草莓、花生和自己灌的火腿腸,花生和火腿腸放在裝衣服的行李包里,草莓則裝在一個小號白色泡沫箱和一個紅色中號水桶里。為了滿足記者的拍照請求,老人小心翼翼地揭開平鋪在最外面的一層棉花:“路上冷,怕把草莓凍壞了。”揭開棉花那一刻,記者被眼前的景象驚呆了:一個個新鮮晶瑩的草莓整整齊齊地擺放著,一看就是老人精心挑選過的。草莓上面用保鮮膜封好,保鮮膜上再蓋一層棉花,就連水桶的周邊也用膠帶密密地纏了兩圈。 “現在生活條件好了,想吃啥到哪兒都能買到。可咱是農民,就覺得自己種的草莓和花生最香甜,這樣的年貨買不到。”老人難掩幸福地笑著說:“我孫子14個月了,看見草莓肯定喜歡。” 王金環帶著遼寧葫蘆島的粉條、黏豆包和豬肉回新疆烏魯木齊。 ■ 把故鄉的味道帶回新疆 在北京站4號候車廳,記者被一個小手推車上的一大蛇皮袋粉條吸引。詢問得知,小推車的主人名叫王金環,今年62歲,從遼寧葫蘆島坐動車回新疆烏魯木齊的家,在北京轉車。 王女士在新疆定居20多年了,子女也都成家立業,但她鄉音未改,言語間仍是東北人那股熱情豪爽勁兒。和王女士細聊得知,粉條袋子下面的兩個箱子里分別是葫蘆島黏豆包(黃色黏米和紅豆煮熟做餡兒制成的包子)和葫蘆島豬肉。記者用力掂了一下小推車,小推車竟巋然不動,推著也很吃力。王女士看著我吃力又疑惑的樣子,大笑著說:“這3樣東西在別處是吃不到的。我每隔兩三年回一趟東北老家,每次離開,鄉親們都要給我裝上這3樣東西。在新疆,吃著豬肉燉粉條和黏豆包,就像在東北過年一樣。” ■ 父母和孩子是最大的牽掛 在四惠長途汽車站,孫志勇坐在5個大行李中間。他今年31歲,家在吉林省長春市東關區,在北京做了4年搬家公司司機。過年回家,他給父母買了一個按摩器和幾件冬天穿的衣服,給兒子買了挖掘機和飛機的玩具。“給父親買的酒已經托朋友開車捎回家了。”孫志勇說,出門在外,最牽掛的還是父母和孩子,最希望他們健康快樂。再打拼幾年就回到他們身邊去。 張紅元給兒子帶了大飛機模型。 家住陜西省寶雞市陳倉區的張紅元,在北京當快遞員4年。他給8歲的兒子買了一個大大的飛機模型,因為兒子跟他打電話說長大了想開飛機。北京通州華電燃電廠檢驗員鄭達,給天津的家人帶了兩盒通州特產,只因去年國慶節回家買過一次,母親說了句“好吃”。 吉林省四平市的邢野給女兒帶了玩具。 |
相關閱讀:
- [ 02-08]“赴臺游”愛心相讓“返鄉路” 福建多家旅行社和部分愛心市民助力臺胞回家過年
- [ 02-08]“習近平教導黨員如何過年”系列特稿之二:重情義闔家團圓 好家風弘揚美德
- [ 02-08]今天是小年 年味漸濃 海外學子如何在異國他鄉過年
- [ 02-08]臺江移風易俗迎新春 倡議廣大群眾文明廉潔過年
- [ 02-07]閩多舉措助臺胞返鄉過年|"赴臺游"相讓"返鄉路"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